分宜县

33份“致富工具”助燃创业梦
2025-07-23

  本报讯 通讯员李程宏报道:暮色渐浓,华灯初上,分宜县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辆辆打上了“分宜县就业之家”标志的电动三轮车格外显眼,车斗里的麻辣烫、烤冷面、冰粉等美食散发着诱人香气——这些移动摊位的主人,都是享受了低成本创业一次性设备补贴的夜市创业者,而他们身前的电动三轮车,正是从县人社部门租借的“致富工具”。   今年起,我省推出全新低成本创业帮扶政策:有意愿在乡镇、街道的集市夜市等统一设立固定或流动的创业帮扶点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租借一套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摆摊设备。只要稳定经营满6个月以上,这套设备便归摆摊经营者所有,同时补齐5000元差额。这一政策的出台,让不少曾因设备成本望而却步的人,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摆摊之路。   分宜县在工作中通过线下深入各社区、夜市宣传,线上利用当地政务平台、社交媒体广泛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知晓这一政策。同时,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审核效率,确保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能及时拿到设备。各个人社创业帮扶点均选址于城市管理部门在人流量较大场所专门划定的管理区域内,这样既能保障稳定的客源,也有专人负责维护环境卫生。截至目前,分宜县已有33名摆摊创业者受益于该政策,他们的电动三轮车摊位,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分宜县的各个帮扶点,成为本地夜经济的鲜活注脚,也为分宜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失业人员李姐曾一度为生计发愁,直到了解到设备补贴政策,她果断申请,租借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专卖自制的酱板鱼。李姐说:“这三轮车就是我的‘移动小店’,现在我每天傍晚到夜市出摊,酱香浓郁的酱板鱼特别受欢迎,一晚上能卖出几十份,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这些创业者都是“4050”人员、低保户、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这辆小小的电动三轮车,为他们撑起了生活的希望。   家住分宜县老城区的钟师傅,前两年因工厂倒闭失业,家庭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听说夜市摆摊有设备补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了申请,很快拿到了电动三轮车,做起了油炸小吃生意。“三轮车就是我的‘流动厨房’,晚上出摊4个小时,能赚两百多块,足够家里的日常开销了。”钟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却闪着光,“等攒够钱,我再给车加个冷藏柜,就能卖更多种类的小吃了。”   同样受益的还有低保户袁姐。因学历不高且缺乏技能,她此前在就业市场屡屡碰壁,只能打打零工,基本就靠着微薄的低保金生活。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申请租借了电动三轮车,在夜市摆起了小摊。“我每天下午准备食材,傍晚出摊,收摊后还能赶上给孩子做晚饭。”袁姐笑着说。袁姐现在每月估计能有近3000元收入,不仅生活宽裕了,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了。   如今,在分宜县的夜市里,这些载着美食的电动三轮车,正带着创业者们的希望不断前行。5000元的补贴或许不多,却像一把钥匙,为低成本创业者打开了夜市经济的大门,让他们在烟火气中“骑”遇新生、“摊”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