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起源于粤语“山旮旯”
“香格里拉”(Shangri-la)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发表于1933年的一部畅销小说——《失落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虚构和创造出来的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但事实上这个英国作家压根就没有去过藏语区,“香格里拉”一词的来源于他在伦敦唐人街听到的方言“山旮旯”。
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香格里拉”来源于藏语的ཞང་རི་ ʑaŋ.ri。其中ཞང་被理解为卫藏的一个地区,也是藏族的一个氏族名,“祥氏”。虽然在古藏语中发音为ʑaŋ,但是在现代的卫藏方言中声母清化成为ɕ-,所以可以跟英语的shang搭上。而རི་ ri 则是“山”的意思。那么Shangri的意思就是“ʑaŋ这个地方的山”。
如果这个词源是真的,我们就要想想为什么希尔顿会选择ʑaŋ这个地名/氏族名。有的人认为也许跟“香巴拉”这个佛教中的地底世外桃源有关。香巴拉是梵文Śambhala的音译。Śambhala这个词可能来自śambhu '幸福、喜乐',也是湿婆神的一个“体”(aspect)。其中śam-就是快乐的意思。
对这个问题,清华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沈卫荣教授专门撰文讨论过。
香格里拉虽然被定位于东方雪山峰峦之中的“蓝月谷”(Blue Moon Valley),但它不但与藏传佛教徒们自己创造和寻找中的理想国——“香巴拉”(Shambhala)毫不相关,后者通常也只在有成就的佛教上师们禅修所得“净相”(dag snang)中显现,而且也不见得真与约瑟夫·F. 洛克(Josef F. Rock, 1884-1962)笔下的云南汉藏边境地区,特别是纳西的民族风情,有任何直接的关联(关于洛克在云南所做民族学调查的详情,参见斯蒂芬妮·萨顿:《苦行孤旅:约瑟夫·F. 洛克传》,李若虹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而目前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官方”的词源是སེམས་ཀྱི་ཉི་ཟླ་ sems.kyi.nyi.zla,即“心中的日月”(sems就是“心”,kyi是“的”,nyi是“日”,而zla是“月”),大概就是人们为了迎合“香格里拉”的汉语发音而特意搭配的藏语名词短语。打开APP阅读全文 - 特别声明
- 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为大江新闻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内容均由作者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大江新闻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