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牵挂

2022-07-22 17:10 阅读
她丰城

文/唐晓瑶

无休无止的“龙船雨”,终于停歇了。

天空放晴,阳光明晃晃的,带着仲夏的锋芒。

办公室窗台上的那盆铜钱草,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娃娃,使劲挣脱大人的搀扶,似乎要冲到阳光底下去撒欢呢……

“不能开小差啊!”她在心里提醒自己,两万字的学习笔记还没完成呢!正一笔一划写着,手机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是“班长”,手指轻弹屏幕上绿色符号,一个熟悉的男中音送近耳畔:“端午节快到了,困难职工去走访了没有?”她有点儿慌神:“哦!还没有呢?”那边又不紧不慢地在说:“按照去年的标准,抓紧时间去办好……”

车子从老城转到新城,从小港跑到隍城……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从退休单身老职工熊木根家里出来,看到的一幕,一头母牛伸出肉红色的舌头,一下又一下,温情脉脉地舔着身旁的一头小牛,让她很自然想起一个词语:舔犊情深……

熊老汉的侄子追出来,听得懂的方言说的尽是感激的话,司机老赵接着小伙子的话茬:“好好照顾你的叔叔,以后,单位三时三节都会派人过来看望的!”

透过车窗外呼啸掠过的风景,脑子犹如在放电影似的,一幕接着一幕……

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一直是单位的老传统,一般一年有两次。夏天一次,“七一”之前,重点走访困难老党员;冬季一次,“春节”将至。

自从“班长”来单位担任一把手,又把走访时间范围扩大到端午、中秋这些节日,走访对象从在职职工延伸扩大到退休职工遗孀。

“困难职工最怕逢年过节,要常去看望他们,送上组织的温暖。”这是“班长”常叮嘱她的一句话。

曾经听老同志们说起过,以前的养路工由于社会地位很低,收入不高,很难娶亲,要不就是去做“撑门杠子”(丰城方言,入赘做上门女婿),或者迎娶丧偶的寡妇。

熊木根就是一位终身未娶,退休多年的养路工。由于没有老伴没有子女,只有寄人篱下,在侄子家过活养老。且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以及其他老年疾病,到了冬天,几乎是成天躺在床上,苦捱光阴。

她一直记得第一次去走访的情景。

一幢歪歪斜斜的老屋瑟缩在几栋钢筋水泥的洋房中间。穿过一个落满了蛛网的土灶,就是堆满了杂物的厅堂,低矮潮湿的房间里,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看不到一扇窗,屋子里没有开灯。

面容枯瘦的老人躺在铺着稻草的一张木床上,其实也不能算是床,只是两条板凳上架着一块门板。

接待她和同事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自称是老人的弟媳妇,心直口快的同事旁敲侧击:“要善待老人啊,人家的退休金全部给了你的。好人会有好报的……”。

第二次去探望的时候,还是那幢年久失修的老屋,还是低矮的房间,但是床边多了一台取暖器,屋子里也没有以前那么熏人了。

时光荏苒,端午、中秋、春节走马灯似地流转。去的次数多了,原本是“路盲”的她,也能够准确地复制出路线和方位了。

这一次,老人住进了侄子家新做的楼房里,只见他的一只耳朵贴在一台半导体上,里面“咿咿呀呀”传来的是热闹的地方戏。

她和同事第一次见到他没有躺在床上的样子,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

老人的侄媳妇在厨房里洗菜,准备做午饭。如果不知情,还真像嫡亲的一家人。

他说,侄子特意给他选了朝南向阳的这间房,还准备装空调呢。

一张满是褶皱的脸,藏着抑制不住的舒畅与安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