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史名人——张遐:汉朝经学大师

2022-08-21 20:56 阅读
快图快语


   张遐,字子远,东汉余汗德化南乡白竹村(今余干江埠乡蛇塘村)人,幼时聪敏,勤奋好学,史载其能“日诵万言”,远近闻名。

    当时中国还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吏的形式是“举孝廉”。所谓“孝廉”,就是对亲孝道,为人廉洁,在乡里有声誉的人。时任豫章太守的陈蕃慕张遐之名,举荐张遐为孝廉。当时被举“孝廉”者可以做官,陈蕃本人就是在汉顺帝即位时在太尉李固的举荐下走上仕途拜为郎中的,所以他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爱贤若渴,力荐天下名士,并留下“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千古佳话。

    陈蕃荐张遐为孝廉,补郡功曹(又称司功,主管选署功劳的官员)。然而淡薄功名的张遐却坚辞不就。

    后来,张遐远游华山,拜当时全国闻名的大学者杨震为师。杨震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钻细研。史载,杨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从20岁以后,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请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任命置之不理,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杨震当时家住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他利用其父授徒的学馆收徒传业,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2000余人,人称“关西夫子”。

    当时张遐年仅19岁,杨震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他曾对别人说:张遐年纪虽小,学识却如此渊博,前途难于估量,将来一定会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代儒宗”! 

    东汉建宁二年(169年),张遐再度被朝庭召为五经博士,即以易、诗、书、礼、春秋教授弟子的京官。后又调任鸿门都学士。鸿门都原为藏书之所,东汉光和元年始设学,生徒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文工书之士。

    张遐后因病辞官返回家乡教授生徒,四方来学者,每年有数百人。年八十三而卒,朝庭追赠他为“族亭候”。

    张遐一生著有《五经正义》20卷,《五经通义》30卷,《易传》9卷,《筮原》、《龟原》、《吴越春秋外纪》等,堪为一代经学大师。今枫港乡傅家弄有张遐墓。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