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品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一叶
“秋高气爽庆中秋,云淡风轻吟华章”。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约而至。每逢中秋佳节,头顶总会有一轮熠熠生辉的明月,心里总会有一种思乡念亲的情愫。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许多咏月咏中秋的名篇佳作。如,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的“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晏殊的“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许浑的“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等等……
然而,在俯首可拾、不胜枚举的咏中秋或咏月诗词中,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直倍受后人推崇备至,堪称千古绝唱的巅峰之作。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赞誉:“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几年前,《人民日报》曾发文评选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40首诗词,结果首推第一的,竟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变法,自请外放,曾多次请求调到与手足情深的胞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任职,无奈未能如愿。熙宁七年(1074),苏轼调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知州,与弟弟苏辙团聚的愿望再次落空。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苏轼与幕僚好友相聚于超然台上,面对皓月当空、银辉遍地的良辰美景,更加思念已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于是,他边赏月,边喝酒,通宵达旦,宿醉未醒,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什么时候,明月开始挂在天上?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我想凭借长风,向天上飞去,又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云霄中,受不住寒冷。与其在高耸九天的寒风里,翩翩起舞,欣赏月下清影,还不如在温暖的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世上所有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首中秋望月怀人的上乘之作,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名句。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缘由。
上阕侧重写望月,表现作者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自具雅量高致。开篇“明月几时有”,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袤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跌宕多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作者对月宫仙境产生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入世思想终于战胜出世思想,表现出执着人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下阕侧重写怀人,由中秋赏月联想到悲欢离合的人生,化设景为抒情,从写实到写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由月引出人,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暗示作者浩茫的心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表面对“月圆人不圆”的怅恨,实则是借望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抒发了作者对入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了超然物外、洒脱旷达的襟怀。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全词增添了积极进取的意蕴,向所有离别的亲人送上了美好而真挚的祝愿。
全词以设问起句,以月起兴,通篇咏月,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并运用形象描绘手法,上天入地,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物我合一、亲人千里、旷远壮丽的画卷,其意境豪放而阔大,其情怀乐观而旷达。既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又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深化到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既有语言之美,又蕴含着哲理之思,不堪为一首将自然、人生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品读苏轼这首词,仿佛回到九百四十六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好似在与明月对话中探讨人生意义,在瑰丽旖旎的意境中提升精神境界。词中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无不给人以高尚美好的艺术享受。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辗转反侧,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遗憾,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宽慰,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令人无不倍感口齿生香,顿觉余韵悠长,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幸福,更加领悟到人世间亲情、爱情、友情的温暖。
如今,尽管岁月长河历经千百年洗礼,而这首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却历久弥新,更加沁人心脾。让我们为亲朋好友送上最真挚、最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