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庐山 ·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2023-04-25 08:55 阅读
庐山智慧旅游

庐山第一高峰 · 大汉阳峰

峰岭绵延的庐山,俊伟诡特,气势壮观, 峭壁挺耸,壑深谷幽。这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同它的地质基础及山体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地貌学上称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因而可以说庐山是座由地垒式断块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区。

庐山骆驼峰瀑布云

构成庐山山体的岩石,既是古老的,又是复杂的。从地质年代方面来说,有元古代的、古生代的和新生代的,只缺中生代地层;从岩石种类方面来看,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称得上是“三类俱全”。

岩石的岩性,对于庐山地形的生成,景观的构造,往往产生直接的显著的影响。

硬岩构成山峭崖耸,质朴浑厚,线条简洁,形象大方,颇有“秦汉石刻”风格;软岩构成低谷浅丘,线条精褶,玲珑多幻,颇似近代“玉刻牙雕”韵味;而砂页岩形成的山体,植物覆盖率很高,极少有岩石裸露,呈现一派秀丽幽雅的风光。

李四光与《冰期之庐山》

1931年夏,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庐山进行了详尽的野外科学考察,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观点学说。此后以1947年正式发表《冰期之庐山》专著为标志,成为中国第四纪学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学说,也从而使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

根据李四光的论断,庐山是保存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一个山体。

庐山剪刀峡观云亭

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法国巴黎宣布,中国庐山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庐山以典型的中国大陆东部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遗迹所构成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著称。到过庐山的游客会发现许多景点的成因都与地质演变历史有关。

如琴湖·冰窖

芦林湖·冰窖

如琴湖和芦林湖原是两个洼地,堆积了大量的冰雪,在冰川推动下,堆积如山的冰层向一侧溢出,结果刨出了两个大坑,人们把它叫做“冰窖”,冰雪融化后就成了一个溪水潺潺的水洼。后来人们在靠近冰溢口的地方筑起大坝,形成了庐山的两大人工景观湖。

天桥·冰溢口

天桥冰溢口在锦绣谷的入口处。牯岭西谷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绣谷中,后来流水又将冰溢口侵蚀成一个天然石桥,石桥于630年前垮崩。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皇帝之前,曾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兵败逃上庐山,慌不择路上了悬崖。前临深谷,后有追兵,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天桥,朱兵马刚刚过桥脱险,龙飞桥断。说来也巧,天桥的传说和石桥垮崩的时间正好相吻合,真是有些耐人寻味。

仙人洞·潜蚀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有一组陡倾的节理面和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因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成为道教的洞天福地。又因毛泽东的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而蜚声海内外。

含鄱岭·冰川刃脊

含鄱口是神州九大观日出佳地,也是庐山地标性景点之一。此地的含鄱岭冰川刃脊是冰川冰蚀作用形成的顶部如同刀刃般的山岭,它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平行。

五老峰

五老峰是由南华纪砂岩构成,由于砂岩受断层热动力影响,普遍硅化,坚硬致密,而岩石的裂缝受到强烈的构造剥蚀、崩塌后,形成了险峻的五个岩台并立的奇峰。

五老峰鹰嘴石

五老峰顶的五老洞附近有块鹰嘴石,石头仰面朝天,如同老鹰的嘴。因其有两组裂缝,加上岩层层面,经构造剥蚀、冰川刨蚀及流水侵蚀而成为了状若老鹰嘴一般的怪石。

三叠泉瀑布

三叠泉瀑布成三级梯阶状,因冰川自上而下流动过程中将谷底掘蚀成陡峻冰坡,后来流水侵蚀加大了阶地高度,最终形成了庐山最为壮观的大瀑布。

庐山仰天坪云海

倘若细心观察,您在游览庐山时还可以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它们或多或少都与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有关。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庐山的真面目正等着你慢慢勘破它的全貌......

供图:庐山摄影家协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