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大事
文/陈易恺
“逝去的亲人化成一缕青烟,飘到天上,变成星星,会掉落进你的梦乡。”这是电影《人生大事》一句经典台词。该剧讲述了最底层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揭示了生死之间的真谛。让观众了解到一个非常边缘化的职业---殡葬师,影片没有过多渲染死亡的悲痛与凄凉,相反,带来的是无尽的温暖与希望。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或多或少都会被剧中的某一幕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一面,领悟到人生真正的意义。
十八岁的那年,我第一次经历了人生中亲人的离世。身处一片悲痛和哀嚎声中的我,望着静静躺在棺椁中的亲人,除了不知所措,就是忐忑不安。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民间还有殡葬师的这个职业。伴随着“吃死人饭的”、“倒霉”、“不吉利”等诸多冷言冷语,殡葬师一个最底层,且被歧视的行当,却是每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非常需要的真实存在。
电影《人生大事》赋予了殡葬师一个充满温暖与浪漫的名字——种星星的人。“有本事的看不上,没能耐的干不了。”我想是对这个行业最直观的诠释。当电影中的主人公抛开所有复杂的情绪,强忍着血腥与恶心,拼接修复那个因醉驾被货车轧死的情敌时,那一刻人性的光辉,真是散发到了极致。也正因有“种星星的人”才能让逝去的人带着安详,体面的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当家属跪下致谢时,他们就是“圣人”。
面对死亡,任何人都会心生畏惧,但更多的似乎是面对死亡后的未知。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传说,人死之后,先来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走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的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来世。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在此处,可最后望一眼人间。望乡台边有个亭子叫孟婆亭,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里,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喝下孟婆汤,就会让人忘了一切,便可转世投胎,迎来新的轮回……

2020年盛夏的某一天,与朋友外出,突遇车祸,那场意外,是我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当我从支离破碎的轿车钻出时,也顾不得身上伤口的疼痛,呆呆地站在一旁,大脑一片空白,伴随的是一阵阵劫后余生的后怕与恐惧。
好在老天爷是眷顾我的,只是脏器内出血,必须住院治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我独自一人办理了入院手续,被安排在了重症病房。和我一起入院的似乎也是因为车祸而受伤的一位大叔,但他就没我这么幸运,被医护人员推着进了对面的病房,病床头上的支架挂满了输血的血袋。
入院的第一夜凌晨,由于疼痛难忍,久久不能入睡,起身来到开水房,路过对面的病房时,看到医护人员神情凝重地说:“通知家属!”,不多时,便传来医疗器械碰撞发出的声响,最终,那位大叔还是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了。空荡且幽暗的长廊传来家属的阵阵哀嚎,那种直面死亡的恐惧和寒意,真的是直逼骨髓。
经过一星期的治疗,身体算是恢复得不错,当接到可以出院的通知时,那种不难不死的喜悦,真不是可以用语言形容的,农历6月午后的阳光是非常毒辣的,但那一刻,我却一点也不想着寻觅一处荫凉,而是让汗水肆意地划过脸颊,发出一句:"我还活着"的感叹。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谁都会翻到最后一页,有的是句号,有的却是省略号”。这是影片中男主老父亲临别之际说的一句话。“死后不必披麻戴孝,也不必买骨灰盒,有这钱你们活着的人聚在一起吃顿饭更实在”。这是怎样的一种面对死亡的淡然与通透。细细品味这部影片也不难看出内在的深意,男主继承父亲留下的殡葬店,对门就是婚庆店和母婴店。这种鲜明反差也昭示着人生的三件大事:出生、成家、死亡。一个生命的陨落,便会有一个新生命的出现,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不过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抬头望向那璀璨的星空,有一颗最明亮的星星微笑地注视着我。我将带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去面对这不完满的人生,坦然地接受所有的阴晴圆缺,坚强地走完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