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骑行记
文/林间雪
每到一个地方居住,我喜欢种上一块菜地一样;我每游览一个景点,最向往的方式是骑行。
种了菜园,才有归属感;一寸一寸地骑行,我才能完完全全与之深入接触,同样也是应归属感之召。
绕西湖骑行,是我2008年暑假就种下了的愿望。
那一年,我们全家跟团游华东六省一市,为期五天,西湖就是其中一站。
对西湖强烈的向往,完全源于历代文人的笔端,其中尤以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醉。
不想,导游带我们到西湖,只让我们匆匆看了“花港观鱼”,然后,坐游艇惊鸿一瞥“三潭印月”,(其实我至今没弄明白导游口中的三潭印月。)便把我们聚拢,呼啸离去。
其间,我问导游:“可否不坐游艇,而租自行车自己游西湖呢?”
答曰:“可以,但时间不允许。”
“映日荷花别样红”呢?“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呢?

我满腹不舍,大巴已忽高忽低跳跃在林木深深的环湖路。窗外飞速掠过书上曾见过的四个大字“曲院风荷”,以及几片亭亭的荷叶。
车在行进,几乎一丝阳光都没从树顶泻下来,我不禁感慨:“此生能住在西湖畔,该是多么幸福啊!”
时隔十五年,我终于重游西湖了。
儿子说他学校有事不能陪同,我心中暗喜,正好可以和他爸绕西湖慢慢骑车。
扫码,骑上心爱的小蓝车,我们根据头天晚上的记忆,沿玉古路南行。
至一处,路有分叉,右为灵隐路,顾名应为一路可至灵隐寺。左边林木深密,地势开阔,有晨光落在空地,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正在舞剑,地面开着三三两两的黄色彼岸花。
顺着老人的指引,我们一路左拐,终于到了西湖北门。一进门,“曲院风荷”便赫然在目。如经久不见的旧友,我心激动。
原来“曲院风荷”并非2008年车窗外的区区几片荷叶,而是一方一方,时而断开,时而连续的近两百亩的荷,占满了西湖的西南。
西湖的荷果然与众不同,在夏末秋初仍然嫩而鲜,尤其是荷花骨朵,更多一份娇,荷茎嫩绿,竟如初生。
有老人惊讶于我们何以把车骑进景区,我们连忙表示歉意,赶紧往外骑。
应该是北山路吧,我们一直骑行到所见的第一座桥:西泠桥。
桥名太美,更令我意外的是桥头伫立一墓,碑刻“苏小小墓”,真是惊喜!对苏小小的了解,印象中只知她是颇有才情和骨气的江南名妓,从没有刻意去记忆,好像颇得历代文人推崇,想不到竟在此偶遇。
过了西泠桥,单车居然可以直入,我们便骑骑停停。西泠印社、中山公园、博物馆、美术馆,依次排列路北。我跟先生说:“在这些场馆工作真好,一抬眼,便是他人向往的西湖美景。”

有一位老奶奶问我们“1314”公交车在哪儿坐,我们两眼茫然。当工作人员拦下我们说前面断桥不能通车,我们原路返回时才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美术馆前面,车额标着“1314”,我忽然福至心灵,会心一笑。
九点四十,我们简单吃了一点干粮,弃车踏上了断桥。
先生说,2008应该就是从这儿开始游的西湖。我说,如果前面有“花港观鱼”就是,否则就记错了。他一直坚持己见,后面才证实当初是从苏堤之南下车。
下了断桥,进入白堤。堤畔垂柳轻拂,像腰肢柔软的女子。
“你看,一棵柳树,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又一棵桃…...到了春天,就桃红柳绿了。原来"桃红柳绿"就是这样来的呀!”
一位年轻的妈妈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后面跟着她五、六岁的女儿。
走着走着,来到了工作人员拦车处,才知道从西泠桥向南,我们已经走过很长一段白堤。
“苏堤春晓”,如今夏深,我们只能冥想遥想:春日风和,万木吐绿,烟岚袅袅,春日拂晓走在苏堤上应该是轻盈而充满生机的吧?
苏堤无柳,全是高耸的乔木,六座单孔半圆石拱桥,由北向南,分别为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
跨虹桥气势恢宏,坡长微陡,如伸向时光深处的梦。
因为要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必须把行李从“如家”搬到亦梦亦幻的青芝坞织梦岛,我们走到压堤桥便折返了。
下午3:00,从杨公堤北端,一路向南,走走停停,时而步行入湖看荷,时而汇入杨公堤的滚滚车流。

儿子说,杭州很多网红,这个我们上午在苏堤就见识了,一个须发不分的网红旁若无人地坐在苏堤直播。
下午拍荷花的尤其多,时不时一个面若桃花的女子穿着汉服,扑卧荷傍假寐,楼顶男子则缓缓推动着摄像机。
其实,我最想偶遇掀起卖花潮的中国美院的陈喜悦和她的卖花郎。
到了西湖,怎么可以不见苏东坡?网上查得苏东坡纪念馆在南山路上2_1处,交警同志指路时却语焉不详。于是,凭感觉一路骑行:灵隐路、双峰路(莫非“双峰插云”?)龙井路,还有很多来不及记住名字的路。
我们感觉已经远离了西湖畔,把战线拉得向西向南很远了。毕竟人生地不熟,为了在天黑之前重见西湖,我们开始见十字路口就左拐。
骑单车过1200米的隧道是什么感受:逼仄漫长,后面电动车不停打喇叭,哪怕我骑行如飞,也不得不在让无可让的情况下让电动车侧车通过。暑气逼人,一直看不到尽头,真有些担心自己要缺氧窒息。
出了隧道,问一个保洁阿姨如何可以到达断桥,她说快了快了,进入虎跑路,两分钟就到了。
我请求阿姨说句杭州话,她说她是安徽人,我飙了一句江西话给她听,她说一个字都听不懂。

边走边问,终于骑到虎跑路北,上得南山路。
5:10到达苏东坡纪念馆,已是残阳锁门,我只能轻扣门上两个铁环与东坡默然交语。
花港观鱼,终于让我们弄清楚了2008年跟团到西湖的走马观花路线。
与雷峰夕照不期而遇,塔上层层人头攒动,夕照熠熠,远望如出天外。
柳浪闻莺已无从欣赏,途经一个朋友说过的浙江省军区,还有中国美术学院……
眼看还有半小时就可以接上上午所至的断桥处,单车又不可通行了。
西湖多情,忽又雨起。
我们在湖滨银泰吃了晚饭后,冒雨挤入了等候西湖音乐喷泉的人潮。
雨越下越大,人墙越来越密,喷泉乍起,我们不得不打的回返。
半小时骑行路程的缺失,终究让我在2008年就许下的绕西湖骑行一周的愿望,留下一个缺口,成了一个没画完的圆。
其实,我何止没画完这个“骑行之圆”呢?“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要完全领略西湖之美,止是一朝一夕,一月一季可以做到?
生活亦如旅,总有那个画不完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