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指从主观世界出发,基于客观现实来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精神追求,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体现包括对于意志的追求和对(拘束性)规则的反抗。还包括对于理想的向往,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人性的歌颂。精神陷阱是具有不易察觉性和对人有威胁性的精神和主义。当今社会,人们的功利化和结果导向性评价正在逐渐消磨人们对于自我的认知。浪漫主义的感性抒发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希望追求的生活,是人们的精神慰藉而不是精神陷阱。基于此,判断浪漫主义是不是精神陷阱,要看其是否会在不被人们察觉的情况下给人们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论证如下:
首先,追求浪漫主义的人在现实生活之中具有察觉精神陷阱的能力,人们基于现实考量和抉择之后才会去追求浪漫主义。人是具备发现浪漫主义的能力和基本不会追求空想的浪漫。第一,现代人是经历过启蒙思想和现实主义思想洗礼过的。人类社会已经不是纯粹感性的时代,人是具有理性的。第二,人是社会动物,比如:事业,金钱,家庭等一系列的现实原因所约束,人们不会因为追求浪漫主义去放弃自己的生活。虽然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很浪漫,但是还得面对"钱包这么小、哪也去不了"的现实困扰。人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出的现实追求浪漫。
其次,当代的社会环境是包容多元且具备主流思想价值观的,浪漫主义对于人类而言起到的更多是精神慰藉作用,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性。以赛亚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中说:浪漫主义承认每个人的主观情绪和不同信仰。这恰好贴合当今多元化时代特征。社会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思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各不相同。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人们是尊重不同思想存在的。他们是可以存在同一核心价值体系之下的,而我们也有社会的核心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浪漫主义并不是人们的主流思想,他不具备主导并威胁人类社会的可能性。浪漫主义对人类的威胁是有限的。然而在这种多元环境里成长的人们,人们是具备理性判断能力和发现自我感性抒发程度的人。人的生长过程中有感性冲动的挫折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人们具备承受自己感性抒发的结果的能力。对人类并无威胁,也就不会是陷阱。
最后,浪漫主义的终点是人类对于理想的追求,这是人类社会所必要存在的。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但人们永远要铭记的是浪漫主义告诉我们的那行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虽然人不可依靠浪漫吃饭,但是他确实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