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良《九华山一隅游》
九华山一隅游
陈文良(江苏盐城)
游一山,玩一水,人生之兴矣。
癸卯年公历12月旬初,去安徽芜湖姨婿家做客,受姨婿邀请九华山自驾游。说游就走,一车至亲,轻装出发。芜湖到九华山近160公里,沿途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路的前头看到的都是延绵的群山,隧道一个接一个。路边山坡上的人家大多数都是依山而建的2层小楼。山与山之间大的空旷地,房屋密集人气浓郁,让人倍感山区的灵秀和缥缈。
一路行车,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前往九华山全国各地的车牌都有,好不夺目。2个多小时,到了九华山游客中心,转了好几圈,好不容易在D区寻了一个车位把车停下。一下车一股大山的灵气不知不觉地扑涌而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笼罩全身。伸臂暗呼:九华山,我来了!
此日,适双休,自驾车不允许上山。买票坐大巴车上山到九华街,旅游入口到九华山有十几公里。大巴车盘山而上,车窗外的景色是那么的壮观,悬崖边上翠竹青秀且威严,刺杉、水杉挺拔而伟岸,榆木张扬又蓬勃,不知名的落叶乔木婆娑加婀娜。偶见灵猴跳跃,怪石嶙峋,涧水流淌,人间圣境,灵韵丛生。迂回而上的大巴犹如飞鸟在层林尽染的山路上盘旋,时昂首,时俯瞰。翠绿青山,云雾缭绕,人间仙境,玉宇闪灼。十几公里山里,途经山涧如群鹅蛰伏的居民房屋,一闪而过的甘露寺,二天门,都抛到了半山腰,大巴车的驾驶员水平,真的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二十分钟,到了九华街。下了大巴,远眺群山,一尊金色大佛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是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左手托珠,右手杵禅杖,又称地藏王圣像。位于柯村东南1公里刘冲与蛇冲之间狮形山地段,高达九十九米,是目前世界上较高的露天青铜立像。地藏王菩萨大铜像坐东朝西,具体朝向为西偏北9度18分,是依据佛教教义,即“万法归宗”的佛教较大道场须弥山的方向,精心设计建造;每年春分和秋分的上午9点左右,大愿菩萨圣像顶部被旭日笼罩,宛如天然佛光,妙相庄严,十分神奇,蔚为壮观。
步行一会,进入大愿文化园风景区,买票进入真正的九华山的九华街。宽阔的街道,旅馆,商铺,美食楼,遍地皆是,应有尽有,只要有足够的存储,保你衣食无忧,玩得尽兴。
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只有它是世界地质公园,被誉为“东南第一山”。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九华山是释、道、儒文化的交汇点,素有佛教圣地,道教圣地,文化名山之称。
回眸四眺,玉宇楼阁,雕梁画栋,大凡建筑灵气包裹,气场宏伟。一行几人觅一酒楼,食徽菜之肴,听酒楼老板之介绍。胃有了补充,增加了体力,开始了双足之旅。
下酒楼,有两处景点:菩萨圣地和景观仙境,任意游观,不知不觉选择了前者。游逛九华街附近的各大寺庙,大雄宝殿,观音殿,几处肉胎真身的供奉殿,菩萨,罗汉佛,一一朝拜,进香。从九米高的观音像池左侧。脚踩雕刻莲花的地砖,间隔每五十厘米一块。由平地踩莲而上,行五十米,旋转而下,在寺院后觅得一上山路径,蜿蜒拾级而上,都是人工开凿的凹凸不平的台阶。行了几百米,累得汗流浃背,真想拾级回头。看着五六岁的小姨外孙,蹿上跳下,如履平地,一路欢乐。陡峭的山崖他一点也不畏惧,像只灵猴。姨婿捡了一根杉木枝给我当拐杖,以前受伤的双腿有了助力支撑点,缓解了疲惫感。感觉有种陈毅笔下的《梅岭三章》之其境。从树的缝隙间,看到远处时隐时现的山头寺庙甚是神奇而庄严。又行几百米,终于见到一座宝刹,是华严宝殿,拜见了菩萨和尊者佛像,并奉了功德。又转身到回香阁宝殿,向菩萨、尊者佛像朝拜供奉,主持特意提醒,向左右两侧的四大天王拜谒一下,愿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大门内两侧左边有近2米的大鼓,右边有一人高的铜钟。我问主持:“这,是不是晨钟暮鼓?”主持双手合十:“是,阿弥陀佛。”回香阁对面的千手观音像高八米,宽四米,我们又虔诚地朝拜,请菩萨保佑众生平安,风调雨顺。
时近下午三点多了,再蹬山而上,赶不上回程了。二三百米远的万佛塔,虽近在眼前,却要花半小时才能到达,只能遥拜了。
询问了管理人员,告知有条捷径下山的石梯路。此次:兴游九华山,朝拜众尊佛。足蹬三分一,未能尽如愿。登山有时限,不能一一拜。禀明我心诚,菩萨保平安。足履石级阶,一阶三回头。余辉照山头,辉煌又神和。
带着遗憾,我依依不舍地下山了……

陈文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人。《鸭绿江》杂志创作班学员,《青年文学家》理事,射阳杂文学会、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会员,《星上文化》副主编兼宣传部长,《齐鲁诗风》《华人文学微刊》编辑兼宣传部长,在诸多媒体及刊物上发表N篇散文和现代诗歌,且获奖!热爱文学、宣传文学是他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