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闻香品香录

2024-02-23 10:46 阅读
熊盛文摄影作品

烧香是中国大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普遍性和普及性,不仅“阳春白雪”的场合会烧香,“下里巴人”的地方也会烧香,不仅汉人烧香,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烧香。

对天地神佛要烧香,

对各路神仙要烧香,

对放生的动物也要烧香。

弹琴要焚香,

品茗要焚香,

民俗活动要焚香,

家族、宗祠祭拜祖宗要焚香,

家庭祭祖同样要焚香。总之,有事要烧香,无事也要烧香,烧香本身似乎说不出成套的理由,仿佛现代人抽烟饮茶一样。

因此,香焚何处,肯定没有固定的答案。但焚香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民俗,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以香熏,被以香暖;公堂之上香可以烘托其庄严,松阁之下香可展示其儒雅;调弦抚琴,清香一柱可导其韵,书画会友、品茗论道,清香一柱可启其智。可以说,香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

我去宁都拍摄“非遗”,遇到了天和香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官海滨先生。他出身制香世家,不仅从父亲手上继承了官家制香的传统,而且闻香悟道,醉心于香文化的挖掘。当然他首先是位制香人,正在采集制作天然“客家香”的原料山苍子。

南方丘陵地区到处可见的茶籽壳,也是他“客家香”的主要原料。

把各种香料粉碎,打成粉状,是做香的第一步。

然后用水把它们拌成泥,

用手工一支一支地做成竹签香,这叫做古法制香。

现在技术进步了,可以半机械化操作,竹签也可以大规模地机械加工。

现在制香时先用大把竹签蘸上水,

然后在香料干粉里沾上厚厚的一层粉,

再用机器把粉滚匀压实。

还有更先进的设备,用挤塑机直接挤出线香,压出盘香。

香制作后接着是晒香,期间要多次人工翻动,让香彻底干透。

经过二三个晴天,香才能晒好。

最后是包装,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上。

官先生又是一位香文化的爱好者,他特意组织了一次“三江香会”。一盏茶、一缕香,使参加者不仅感受到闻香品香的愉悦,更领悟到香文化中包含的哲理。

作为文化,少不了仪式感。参会之前用菊花点缀的清水,洗净双手,也符合中国历史上庄严儒雅场合沐浴更衣的习俗。

作揖是汉族民间礼节,拱手为礼,是宾主相见常用的礼仪。当然要求按男左女右一只手掌在外,另外一只在后面的手握成拳头,形状犹如跪下磕头,抱拳晃动三下,表示双方磕三次头相互问候。

主持人宣布香会的主要内容,并介绍各位来宾。

主香人向来宾介绍这次香会品香的规则。香会准备了三款香料,分别称为“贡江”、“赣江”、“长江”,请各位来宾依次品赏。然后拿出第四款香料,请来宾鉴赏香型属于哪条江。

助手将三种不同的香料分别放进三个恒温的电子香炉,在120多度的温度下,香料发出不同的淡淡香味。

品香时,双臂与地面平行,一手平放在香炉底部,托起香炉,炉口微微朝向自己,另一手掌弯曲围在香炉口缘使香气聚集,再低头靠近香炉,心平气和,缓缓吸气,细细品香。

这就是宋人提出的“鼻观”概念,宋人说“鼻观”时要有“犹疑似”的审美意识。古人也把闻香叫做“听香”,他们认为“闻”是人的主动行为,而“听”是被动地接受香的信息,当然这里听的不是外在的声音,而是发自心灵的感受。在似有似无之间,用鼻去观、用心去听,才能把握这种灵动之美,这种超越物质形式之外的精神。

有人说,香是一位年长的哲人,“鼻观”、“听香”,与他娓娓而谈,你能感受到生命的乐趣、生命的智慧和生命的厚重。

香是一位宜人的红颜,“鼻观”、“听香”,与之相遇相知,你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幸运和生命的诗意。

香是一位天真的孩子,“鼻观”、“听香”,与他相嬉相伴,你会感受到生命的蓬勃朝气、生命的轮回更替和生命的滚滚不息。

大家已经品赏过三个香炉,了解了不同的香气。现在开始品赏第四个香炉,确定它属于三个当中哪一味香型。

品赏之后,大家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也把自己的感悟留在心间。

助手依次收走各人的答案,也分享着大家的感悟。

然后把这有形的答案、无形的感悟全部递给主香人。

主香人将各人的答案抄录在一张宣纸上,这是香会闻香品香的记录,更是品香者心灵的交流。

在抄录完大家的答案之后,这张不大的宣纸上,主香人庄重地盖上了三枚红色印章。

主香人宣布第四炉香的香型是“赣江”,六位来宾中有四位答对。当然记录只有一份,按规则送给记录中排名最前的那位答对者。

虽然记录只有一份,但在颁发前来宾可以依次传看。

这位小妹也是答案正确者,虽然无缘得到记录,但能与之同框,也感到无上荣光。

主香人颁发完记录,香会就到了尾声。

香,灵动高贵又朴实无华,奇妙深邃又平易近人。

东坡先生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这不但是闻香的写照,也是人生的感悟。

明代扬州人周嘉胄撰写了《香乘》一书,共28卷。作者赏鉴诸法,旁征博引,凡有关香药的名品以及各种香疗方法一应俱全,历代香论、香诗也大多辑入,可谓集明代以前中国香文化之大成。阅读《香乘》,当然要传承和提升香的制作技艺,更要传承制香、用香、品香、鉴香中所包含的文化。人生如香,制香、用香、品香者的个人经历、人生追求不尽相同,对香的感觉、感知、感悟也会异彩纷呈,这正是香文化的可贵之处。

(熊盛文摄)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