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又称“江右”?

2024-02-23 16:06 阅读
拾柴

江西为什么称之为“江右”?“江右”的称谓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自唐代开始,由于江西位于江南之右,而江东位于江南之左,因此在历史文献中,江西二字反而很少为记录,往往以“江右”指代江西,扬州等江东地区则被称之为“江左”。这种称呼从唐代一直到清末,延续了一千多年,江西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江右”便是从此而来。

江西素称人文鼎盛之地、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山水辉映,钟灵毓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铜岭铜矿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图源|江西风景独好

据考古发现,江西这片土地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今万年、修水、樟树、靖安、高安等地,发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遗迹。其中,万年仙人洞遗址有上万年历史,有磨制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还有谷类的遗存。商代遗址以樟树吴城遗址、新干大洋洲遗址、瑞昌古铜矿遗址最为著名。从陶器的创烧到野生稻的驯化,从逐水而居到聚落形成并扩大,从以吴城文化为代表的青铜王国到吴头楚尾、百越之地,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

《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属吴、楚、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修水一带的艾县和鄱阳等地的番县属九江郡,这是最早的两个县。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

汉设豫章郡,是刘邦于公元前202年派灌婴向南进兵时设立的。灌婴城即最早的南昌城,赣江原名豫章江,豫章郡得名是因境内贯穿南北的豫章江。或说,因为境内盛产大樟树,“豫”是“大”的意思,上古“凡大者皆称豫”。秦汉时期,江西作为沟通中原与岭南、闽越的枢纽,战略地位得以提升,首次确立了独立的行政区划,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三国时,江西全境属吴,分隶扬州、荆州。南朝齐时,属江州。隋唐五代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与大庾岭的开凿,人口的南迁与经济中心的南移,使江西获得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唐代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由此而来。由于江西位于江南之右,而江东位于江南之左,人们往往以“江右”指代江西,扬州等江东地区则被称之为“江左”。这种称呼从唐代一直到清末,延续了一千多年,江西被称为“江右”便是从此而来。

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中书省,所辖包括今江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地区。宋元时期,江西进入鼎盛阶段,经济富饶,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科技日新,影响力辐射全国,这一时期是江西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方面的突出成就,几乎都有江西的“影子”。

明设江西布政使司,辖区相当今日江西省。清置江西省,沿袭至今。明清时期,江西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商镇林立,江右商帮遍行天下;江西士人积极参与朝政,治国安邦;科学巨著、文史鸿篇蜚声中外,延续了人才的兴盛和文化的辉煌。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