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荷园里品花语

2024-02-23 17:10 阅读
熊盛文摄影作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宋人周敦颐《爱莲说》里的句子,从中学课文里读到后,至今还能背诵。因此,喜爱摄影后,理所当然的爱拍荷花,这是我七年前跟随别人拍摄的荷花。

虽然还记得周敦颐的《爱莲说》,但我已经多年不拍荷花了。因为拍荷花很辛苦,而且需要碰运气。前不久一位朋友力邀我去新建区联圩镇拍荷花,说是面积很大,非常壮观。我知道荷花的大景更难拍,主要靠运气。但经不住反复邀请,冒着酷暑去了两天。

应该说,运气确实不太好。第一天去天阴沉沉的,不久就下起雨来。

不过游客倒还不少,冒雨漫步花海。

颐荷园这个名字有点打擦边球,与北京的颐和园同音而且只差一个字。创办者还毫不客气地打出了“北有颐和园,南有颐荷园”的广告。不过颐荷园的规模倒是不小,有1200亩,并且专门建了一个观景塔,有十几米高。爬上塔顶,千亩荷花尽收眼底。

虽然下着雨,但抬眼望去,莲田延绵不绝,游步道纵横花海,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香,颜色各异的荷花有的娇嫩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开的正艳。鸟声、蛙声此起彼伏,成为与花共舞的和谐音符,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第三天凌晨,总算老天有眼,天空露了一会红,给颐荷园增添了不少色彩。听说这也算一个扶贫项目,不少村民以土地入股,贫困户因此得益。

荷田里套养的小龙虾、甲鱼、鱼等水产品,成为园区主要收益。他们提出,春看菜花夏看荷,结合鱼米之乡文化、荷花文化、龙虾美食文化、农耕文化来开拓各市场,增加颐和园的知名度,带动地方发展。

说老实话,这样的天气,拍荷不可能出好片。既然拍不出名堂,不如与荷花对话,从荷姿、荷香、荷气中揣摩花的语言,品味难得的花语。

这是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苞,古代称为菡萏,是从根茎爆出的嫩芽逐步形成的荷花最初的形态。李商隐诗曰:“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花苞慢慢长大,不久花瓣绽放,变成了人们常见的荷花。花开当然是美好的,但有花开就有花落,从来“花无百日红”。还是引用李商隐的诗,“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荷花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花的正中是黄色的花蕊。花蕊又分雌雄,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雌蕊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荷花的香味主要来自花蕊,正如古诗所说"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雌蕊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花瓣逐步脱落,开始为黄色,以后慢慢变绿,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古人对此也有描写,说是“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可惜我从未拍到过“并头莲”。

莲蓬慢慢成熟了,莲农开始采摘,一亩地最少可以收入5000元,好的可以达到10000元。当然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古人也有《采莲曲》,“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当然现在撑船的很少,多数都穿上防水的衣裤,直接下到荷塘采莲。

一朵荷花已开始凋零,另一支花苞,正含苞待放,从6月到9月荷塘里周而复始地花开花落,演绎着生命的不断延续,让荷塘始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又是一次生命的循环,成熟的莲蓬被莲农采走,新的莲蓬又在长成。真是“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荷花是这样,其他物种也大体如此,人不也是这样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喜欢拍有倒影的荷花,可惜颐荷园这样的地方太少。“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当然,荷是夏花,但道理是一样的。

人们喜欢荷花,但应该也喜欢荷叶。古人似乎就是这样,不然怎么会有“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诗句呢?

两朵荷花并肩而立,恰如亲密的姐妹,彼此荣辱与共,默默陪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冒昧地猜想,这也许是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意思。

当然,三朵荷花并肩,更加显示了中华民族相互团结合作的美德。

荷叶、荷花、莲蓬,这是荷的大家庭,当然少了埋在水下的藕。古人也有咏荷家族的诗,“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这诗和我的照片犯了同样的错误,把水下的藕给漏掉了。

中国有句老话,“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在荷花的身上似乎也体现了这种精神。李白曾经描写过红花绿叶的关系。他在诗中说,“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我在拍照时偶然发现了一株荷叶,在夏日里为身边的荷花作伞,为鲜嫩的荷花遮阳挡雨,甘愿充当护花使者。

后来又发现了一株,旁边还有一只蜻蜓立在枯枝上。这比古人诗中描写的意境差了很多。

周敦颐称赞荷花“亭亭净植”,荷花的确如此。不仅花如此,叶亦如此。

就像古人诗中所写,“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看着花瓣一片片飞落,真有“花开花落无寻处,此情惟有落花知”的感觉。

荷花之所以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代表清白、纯洁、坚贞、信仰和忠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纯洁的内心,不随波逐流的信念。赏荷当然要欣赏她的美丽,更要体味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希望从荷身上学习的精神。

(熊盛文摄)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