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馥|景情并生,构思巧致—李少君《探春》诗品读(名家诗评)

景情并生,构思巧致
——著名诗人李少君《探春》诗品读
王典馥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近读当代著名诗人李少君在中国诗歌学会官方公众号上发表的一组旧体诗,印象深刻。我对其中七言绝句《探春》颇感兴趣,于是有了“奇文共欣赏”的品读冲动。
《探春》一诗,以其独特的意象选用、丰富的意境营建、缜密的行文结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抒情主人公——书斋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寄寓了他对于春天的热情期冀与无限憧憬、以及走出书斋后感受到的春天温柔的问候的情思,内涵丰赡,诗意盎然,艺术特色彰显。

一、诗歌的意象选用与意境呈现特色品赏
1.意象选用的独特
首先,此诗意象之于“书斋”。诗人选取了“书斋”这一特殊意象。书斋作为诗人阅读和写作的场所,每每与孤寂、沉思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久坐书斋”这一细节描述,不仅为读者展现出一个静态的画面场景,也透露出诗人在书房中长时间独处、沉思的淡淡情绪。同时,“愁岁计”三字,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焦躁,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真切感慨。
随后,诗中意象之于“新绿”。诗人选用“新绿”这一意象铺垫情绪。新绿,通常与春天、生机和希望相联系,这里,“试装新绿”既是对春天的象征性描述,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而“探冬营”,则意味着诗人走出书斋,去探寻冬天的尽头和追问春天的到来。这一意象的选用,巧妙地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结合,表达了诗人渴望春天、向往生机的愿望。
接着,主体意象之于“寒潮”和“风”。在“寒潮已退风初软”一句中,诗人选用了“寒潮”和“风”两个意象。寒潮,多代表冬天的寒冷和严酷,而风的“初软”则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然可以感知。诗人将这两个反差性极强的意象放在一起,在鲜明对比中生动地描绘了时令的转换和天气的变化,也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转变——他从愁苦和忧虑,逐渐转向欣喜和期待。
最后,卒章意象之于“春”。尾句“春在低声问候情”,诗人在巧妙扣题达意中推出了“春”这一主体意象,赋予它人性化的特征。诗中的春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季节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关怀的精神意象存在。诗人通过“客问主答”式的“低声问候”这一细节描绘,真忱传达出诗意盎然的春天对正在书斋中沉思忧虑的诗人的问候和关切,也抒写了诗人对温情春天的无比喜爱和由衷感激之情。
2.意境呈现的巧妙
巧妙点一:静景与动景的结合。
在《探春》这首绝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静与动相结合的意境呈现方式:开篇“久坐书斋愁岁计”呈现了一个静态的画面,而“试装新绿探冬营”则通过诗人的行动将画面带入了动态。接着,“寒潮已退风初软”又描绘了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动感。最后,“春在低声问候情”则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展现了春天对诗人的问候和关心。这种静与动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立体。
巧妙点二: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从开头的“愁岁计”到结尾的“春在低声问候情”,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愁苦到欣喜的转变,而这种情感的转变又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呼应:从寒冷的冬天到温暖的春天,从书斋的孤寂到外界的生机。这种情感与景物的交融,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和感人。
巧妙点三:对比与衬托的映照。
在《探春》中,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手法来呈现意境。例如,“寒潮已退风初软”一句中,“寒潮”和“风初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季节转换和天气变化的特点。同时,“风初软”也衬托出春天的温柔和生机。这种对比与衬托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鲜明和生动。
由上可知,李少君老师这首《探春》绝句在独特意象选用和意境呈现两大方面都颇具特色。诗人通过巧妙的意象选择和丰富的意境呈现,成功地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二、诗人的情绪表现与情感升华技巧探析
笔者在分析《探春》绝句时,还清晰地触摸到诗人在情绪情感上采用的层进式行文思路和情感链接,富于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1.起笔:于沉郁的愁绪初起
绝句的开篇,诗人即以“久坐书斋愁岁计”一句,鲜明地揭示出诗人此刻的心境。长时间坐在书斋中,面对岁月流逝,诗人不禁产生深沉忧思的愁绪。这里的“愁岁计”,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忧虑和不确定感慨。在此,诗人设置了一个略感沉重的情绪基调,为下面的情绪转折抒写做了巧妙铺垫。
2.承句:于复杂的情绪转折
诗人愁绪初起之后,并未陷入沉郁,而是通过“试装新绿探冬营”一句达成了情绪的自然转折。这里的“试装新绿”,可谓象征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而“探冬营”则暗含着诗人渴望走出书斋,去寻找和迎接春天的步伐探索。这一转折,使诗人的情感从沉重中迅速走出来,转向了心境轻快,为全诗的情感升华做了充分准备。
3.转结:于深刻的情感升华
诗人在情绪逐渐转折之后,通过“寒潮已退风初软,春在低声问候情”两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推向了特定情境的高潮。这里,诗人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来侧面传达内心的情感变化:寒潮退去,春风渐暖,这不啻于季节的转换,更是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外在象征。而“春在低声问候情”一句,则直接抒写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不断将情感推向顶峰。这种情感升华的方式,既自然又深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悠远,令人回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探春》一诗在情绪情感的抒发上,环环相扣,成功地实现了层进式的逻辑链接。通过“久坐书斋愁岁计”一句,揭示出诗人的愁绪初起;通过“试装新绿探冬营”一句,实现情绪的转折;通过“寒潮已退风初软,春在低声问候情”两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这种缜密的层进式抒发方式,不仅使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立体,也令读者在品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动人心魄。
综上所析,李少君老师的七言绝句《探问》不仅凸显富于特色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以深刻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启迪。

【附】原诗:
探 春
李少君
久坐书斋愁岁计,
试装新绿探冬营。
寒潮已退风初软,
春在低声问候情。
2024.8.28,稿于川南小城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