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素食者》读后感——你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里

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韩江的作品《素食者》,刚刚花了一个半小时阅读完,仅209页。很短,正如文中丈夫的自述一样,如韩国男人自卑的短小阴jin一样短小。读完感觉这书只能诞生于韩国这片土壤,18国驻军下拧巴出来的极致荒诞和无力感。这是韩江前作《植物夫人》的2.0版本,感觉就是为了冲击诺贝尔奖才写的,投瑞典所好,素食、环保、女性,讽刺东亚的桎梏等等,全部要素拉满,它不拿诺贝尔奖天理不容!
全篇三个章节《素食者》《胎记》《树火》,分别以英惠的丈夫、姐夫为第一人称,姐姐为第三人称描写女主英惠,唯独没有英惠本人的自白和任何描写,英惠成为被描对象和参照物,反射出来的是读者可能是丈夫、姐夫、姐姐或是其他任何围观角色,这种结构是巧妙的有用意的。
英惠,一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性、东亚女性、当了妈妈的东亚女性。原文: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泛黄的皮肤上布满了角质,单眼皮和稍稍凸起的颧骨,一身生怕惹人注目 的暗色系衣服。她踩着款式极简的黑皮鞋,不紧不慢地迈着平稳的步伐朝我所在的餐桌走了过来。这样一个东亚传统普通又沉默寡言的女性,因为一场梦坚定变成素食者,众人的规训下割腕自杀未遂,最后变成一棵树,充满了卡夫卡式的怪诞和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的批判,韩江借《素食者》批判的不仅仅是儒家的规训体系,而是全人类、全世界的规则体系。
作为普罗大众的你我和英惠一样普普通通,善良且幼稚的认为我做一个普通人,善良不去伤害别人,我可以平平安安过完这一生吗?答案是残忍的,绝望的。韩江用文学的方式,用最极端的演绎告诉我们:做不到。《素食者》里的英惠是这样想的,她为人老实任劳任怨,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了不给社会施加任何伤害,选择不吃肉,只吃蔬菜。这样一个普通又善良的英惠,被妈妈说你不吃肉,别人就会把你吃掉。鲁迅也早就说过了,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别人看见你吃人才会放过你。
东亚怪物房,以韩国最卷出名,卷到最后,人人都想躺平,英惠也不例外,她以最极端的方式,变成了一棵树,每天只需要阳光和水活着,不给社会和任何人带来负担和伤害。可是,以为这样别人就会放过她吗?当然不会,英惠的丈夫和她离婚,父母和弟弟与她断绝关系,姐姐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有人说,这是表现东亚女性的生存困境。那也太小看韩江了,结合诺贝尔奖评语“表彰韩江的文学作品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在生活中的软弱,是极具冲击力和诗意的散文。”她揭露了人类最本质最绝望的真相:你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里。
翻看了朋友圈,优必选科技的何花老师作为女性视角解读的这部女性文学的定义是女性在挑战世界规则下的结局就是死亡。可是死亡是对全人类是最公平的事情,不公平的是活着!我读完的第一观感就是布林肯的这句名言,韩江只不过是以女性视角揭露了这种绝望就是人无法远离规则、逃避规训。
最近一位朋友说过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这个世界其实是一座巨大的监狱。是的,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规训,无法逃离这个监狱,一旦有人想逃离就会被处罚。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这是规训;毕业后,你要找个好工作,加班加点努力工作,这是规训;你要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是规训;你要服从大局,牺牲小我,这是规训;你要做一个好学生、好职员、好子女、好丈夫、好太太、好父母,但就是不能成为你自己,你不可以自我描述;当你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你是坏孩子,你是异类;当996成为常态,成为福报,你拒绝加班,你是异类;当身边的人都结婚生子的时候,你保持单身,你是异类。
但,我想说你不是异类,勇于挑战规则的是人类的勇士!可是《素食者》又给了我一个绝望的答案:其实没有人可以逃离这座监狱,没有人可以逃离这种规训。我们不可能变成卡夫卡笔下的甲虫,更不能变成《植物夫人》里妻子变成一个盆栽,我们生而为人只能为人!没有人真正关心你想怎么样,而只是希望你回到常规,一种被规训出来的常规,他们不会让你打破现有的平衡而影响到体系的安定,一切你的特立独行或异想天开都是在破坏团结。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很崩溃,其实崩溃是人生的常态,看透世界的本质我们依然要选择积极乐观去面对规训面对你不想面对的一切,保持独立的思考来对抗这种权利的奴役,我们不可能变成素食者更不可能变成一棵树,因为我只想坐在餐桌上不想进菜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