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游仰山公园
文/金飞飞
秋日的永新,总有一种静谧与丰盈交织的况味。当暮色悄然爬上埠前的天际,禾水河畔的仰山公园便褪去白昼的素朴,披上了霓虹织就的轻纱。此刻的公园,是光影的诗行,是市井的欢歌,亦是历史与当下的一场温柔对话。
![](/upload/users/548111/130a2180-e34e-11ef-be3f-a3e66c9dcf32.jpg?id=861956)
仿古楼阁:月下与历史的低语
踏入公园南门,一座仿明古建筑巍然矗立,红墙青瓦,檐角如飞,被当地人戏称为“永新天安门”。夜色中,霓虹勾勒出雕梁画栋的轮廓,檐脊上的琉璃龙兽仿佛被月光唤醒,鳞爪欲腾,须发飞扬。驻足凝望,恍惚间似有明清的匠人执尺研墨,将庐陵“文章节义之邦”的魂魄砌入一砖一瓦。那些花格窗棂透出的暖黄光影,像极了古籍中漏下的残章,教人忍不住伸手去接,却只掬得一捧秋风。
连心桥:人间烟火与山河静默
穿过楼阁,禾水河上的吊桥如一弯虹霓横贯两岸。桥身不晃,人心却摇曳。桥上挤满夜游的乡人:情侣依栏私语,孩童举着糖画奔跑,老者拄杖凝望河面碎银般的月影。河风掠过,携来对岸稻田的稻香,与桥上爆米花的甜腻糅杂,竟生出几分禅意。倚栏俯瞰,河水载着霓虹的倒影潺潺东去,仿佛一条缀满星子的绸带,将永新千年的耕读故事娓娓道来。
广场夜话:市井的温度
转入民俗广场,喧嚣如潮水般涌来。露天KTV里,一对中年夫妻正闭眼高歌,破音的调子裹着白日的辛劳,在夜空炸成绚烂的烟花;汽枪摊前,少年屏息瞄准,塑料子弹击破气球的脆响,惊飞了草丛中偷听的蟋蟀。卖凉粉的阿婆舀起一勺草药熬制的黑凉茶,琥珀色的汤汁在杯中荡漾,恍若盛着一整个山野的秋凉。此刻的广场,是永新人的精神驿站——有人在此卸下生计的重担,有人在此打捞童年的欢愉。
文星塔下:墨香与泥土的共鸣
沿石阶攀至文星塔,七层塔身的飞檐挑着明月,塔铃轻响如古人吟哦。忽见塔下石桌旁,一位布衣老者正挥毫泼墨,宣纸上“钓罢归来不系船”的诗句墨迹未干,笔锋却已藏不住禾水滋养的浑厚。想起曾读《庐陵映象》中那位荷锄归来的农民书家——永新的土地,似乎总能把镰刀与狼毫、稻穗与墨香,谱写成同一曲田园牧歌。
灯火深处的乡愁
归途路过花海梯田,秋菊在月光下舒展成金色的涟漪。几个穿校服的少年举着手机拍摄夜景,屏幕的微光映亮他们年轻的脸庞。忽然懂得,这座耗资过亿的公园,不只是一处景观,更是永新人为自己筑造的精神原乡。当机械轰鸣撕裂了旧日晒谷坪的宁静,当都市霓虹模糊了田埂的轮廓,仰山公园的灯火,便成了现代人打捞乡愁的网——网住农耕文明的余温,也网住向未来跋涉的勇气。
此刻,秋风掠过文星塔的铜铃,叮咚声散入禾水河的波光。恍惚听见八百年前庐陵先贤的叹息,正与广场舞的鼓点、少年们的笑闹,在夜色中悄然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