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2》看家庭教育:爱、尊重与成长的启示

2025-02-24 20:41 阅读
章嘉楠

从今年大年初一到现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这部电影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更以其深刻的内涵引发了大众对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从哪吒的成长蜕变、敖丙的命运挣扎到申公豹的人生抉择,每个角色的背后都隐藏着家庭教育的影子,为我们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


理解与接纳,为孩子筑牢爱的港湾

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从出生就被贴上“顽劣”“危险”的标签,遭受村民的误解与排斥。然而,李靖夫妇从未因此嫌弃哪吒,他们始终给予哪吒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殷夫人明知拥抱哪吒可能被魔性伤害,却依然毫不犹豫地用温暖怀抱传递爱意;李靖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哪吒换取生机。他们对哪吒的爱,无关身份、无关成就,仅仅因为“你是我儿,无论什么样子,我都爱你”。

反观现实,不少父母总是将“优秀”作为给予爱的前提,孩子成绩好、表现乖顺时才给予赞扬和关爱,一旦孩子犯错或达不到期望,就横加指责。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不断自我否定。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像李靖夫妇一样,透过孩子叛逆的表象,洞察他们内心的需求,用共情取代指责,用信任消除隔阂,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影片中,哪吒生性好动、叛逆且充满创造力,与传统观念里的“好孩子”大相径庭。太乙真人和李靖夫妇没有试图将他“改造”成循规蹈矩的孩子,而是尊重他的个性特点,顺应其闪光点因势利导。结合哪吒的天赋和能力,引导他学习法术守护陈塘关,将他的“破坏力”转化为“保护力”。这种“鼓励教育”,让哪吒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家长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而应尊重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正如敖光在经历后领悟到的:“父辈的经验不一定全对,你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闯荡。”家长要勇于突破自身局限,在权威与自由之间找到适合孩子的平衡点,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成长。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虽出身妖族,却始终严格要求儿子们自律向善,面对仙界压迫坚守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申公豹树立了榜样,这种无声却有力的影响,塑造了申公豹的价值观,让他在困境中也能坚守自我、努力奋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空洞的说教远不如实际行动来得有效,父母正直、担当、努力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引。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

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敖光对敖丙寄予厚望,为他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扫清障碍,希望他完成家族使命。然而,这种过度的保护和控制,让敖丙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权利,活得压抑痛苦。直到最后,敖光才醒悟并学会放手,让敖丙“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也习惯于为孩子包办一切,从生活琐事到学业规划,过度保护孩子免受挫折。但这样反而剥夺了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家长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在挫折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

《哪吒2》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家庭教育启示录,它以神话故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家庭教育中爱、尊重、理解、引导的重要性。希望家长们都能从中汲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尊重与自由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喊出属于自己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