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针线篮(组诗)

2025-03-20 21:12 阅读
吴炜枫

  母亲的针线篮(组诗)
      文/李功益
           (一)
母亲的针线篮
细细竹丝编
它是母亲身边的秋千
它是儿女成长的摇篮
一副老花镜   戴了多少年
一只铜顶针  磨掉多少茧
一头黑发被风霜染白
一双小脚把山路走弯
提起沉甸甸的针线篮
装满往事   也装满了心酸
         
     (二)
母亲的针线篮
五颜六色染
它是母亲启航的小船
它是儿女避风的港湾
一枚枚钢针作桨   划向风口浪尖
一卷卷布角当帆
为儿女撑起一片蓝天
一趟趟目送出发
一回回等待靠岸
掀开浪花溅湿的舱板
装满叮咛    也装满了挂牵

       (三)
母亲的针线篮
几代人相传
它是母亲留下的纪念
它是儿女珍贵的遗产
一把把剪刀如剑   截断了多少苦难
一根根丝线如弦
牵在母子之间
一生为大山站岗
一生为儿女值班
抽开尘封已久的针匣
装满思念    也装满了期盼


  老家的灯盏
     文/李功益
        
     (一)
老家这盏灯  它像月牙升
朝朝暮暮等待着
那个点灯的人
这个人就是一年四季
烧火做饭的老母亲
无论是烈曰炎炎
还是雪花飘飘
屋脊炊烟袅袅   厨房灯火通明
灯光里的母亲
一刀刀切碎寒冬   一锅锅煮出暖春

      (二)
老家这盏灯   它像萤火虫
风风雨雨陪伴着
那个加油的人
这个人就是起早摸黑
缝补浆洗的老母亲
十年寒窗苦   陪伴到夜深
锅里留着热饭菜
书包装满了叮咛
灯影里的母亲
一针针绣出希望  一线线缝补爱心

      (三)
老家这盏灯   它像启明星
年年岁岁期盼着
那个挑灯的人
这个人就是朝思暮想
牵肠挂肚的老母亲
儿女长大了   就像蒲公英
胸有凌云志
飞出小山村
星光下的母亲
一声声轻问归期   一步步难舍难分

     (四)

老家这盏灯    照亮几代人
如今灯枯油干
灯盏落满灰尘
寻遍房前屋后   不见母亲身影
天井长满绿苔   蛛网纵横墙根    
铁锅锈迹斑斑    灶膛再无余温
相框里的母亲
一回回梦里重逢   一汪汪泪湿枕巾

       2025.3

编者按:

读完这组诗,心间满是被岁月与亲情浸润的感动。《母亲的针线篮》与《老家的灯盏》,宛如两曲深情的母爱赞歌,以质朴而灵动的笔触,勾勒出母亲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诗中的针线篮,是母亲勤劳的见证,亦是情感的寄托。竹丝编织的不只是容器,更是装满儿女成长点滴与母亲心酸牵挂的时光宝盒;而老家的灯盏,那摇曳的微光,是母亲永恒的守候。烈日、风雪,寒来暑往,灯光下母亲的身影从未缺席,或是做饭,或是缝补,满是对儿女深沉的爱。

诗人以细腻的意象,让我们看到母亲从青丝到白发,用一生诠释着无私奉献。这些文字,不仅是对母亲个体的怀念,更唤起我们心底对亲情共通的眷恋。在飞速变迁的时代里,母爱是永恒不变的温暖港湾 。让我们在这组诗里,重拾对母亲的感恩,珍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

供稿:李功喜
编辑:吴炜枫

用户点评
    已显示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