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接受高等教育=活得更长寿 死得更安详
本文全篇为人脑写作,文中数据来源于deep seek。

死亡,是中国人比较忌讳的话题,最近琼瑶、大S、方大同等名人接二连三走了,我想写一篇老少皆宜又能通过审核的文章,可能除了死亡已经没有什么选题了,也只有死亡是全部人都必须面对的命题。当然,我写这一篇文章主要是献给我的儿子钦哥。
论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实性
虽然,不喜欢万恶的美帝,但不得不说Obama说了一句至理名言: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让你的人生有多种选择。诚然,人的生存权利之一就是受教育权的权利,人的发展权利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就是受到教育。而且这个过程应该是终身的,退休了也要接受教育,比如我的妈妈,退休还要去老年大学学习钢琴,还当了班长。虽然,学钢琴很苦,但是,很快乐,很充实。还是那句话对,不吃学的苦,要吃社会的苦,今天不为学习流的汗水,总有一天会变成泪水从眼角流下。
目前,中国的全日制本科率在2020年约为5%左右(数据来源ds),换言之,就是你只要全日制本科毕业就已经是金字塔塔尖的基础了,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是找个好工作,混个好前程,赚多一点薪水,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班主任在2019年做了一个20年的几届班级的抽样平均得出了,我们99届那一届的平均年薪是10万美元,当然了,我是被平均那一档。
而根据全球数据显示,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平均收入比仅完成基础教育者高30%-200%(世界银行,2020年数据)。中国高校毕业生起薪约为未接受高等教育者的2.3倍(国家统计局,2022年数据)。另一个就是代际突破:贫困家庭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实现职业阶层跃升的概率提升4-5倍(OECD研究),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可是到了我这个年纪,回头看,接受高等教育更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可以让你赚那更多钱,而是让你的人生下限基准线不低。高考其实是第二次投胎,985 211会天然帮你过滤掉大部分(人渣,)他们一辈子没有资格遇见优秀的你。可能这句话过于残忍,但现实是中考就已经帮你过滤掉了50%。看看今天社会的底层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16岁高中没考上就早早进入社会,遇见另一个早早进入社会的他或她,过程或故事都不一样,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重复着又重复着前人的悲催命运。
那么,现实性的要求,是否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前提是高考,人生可以很多选择,但是高考是必考题没得选。
论接受高等教育的关联性
关联性太宽泛,我只从两点出发就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改造我们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态度这两点展开讨论。
一、价值观,接前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帮你过滤掉绝大多数人渣的同时,可以帮你找到一个尽可能跟你价值观同频或大致相同的圈子,这是你活着的价值。这个圈子同样和你一样人生下限和道德下限不会很低,你大概率不会在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的圈子生存,你这一辈子可以大概率可以活得惜福、感恩、平安、长寿。当然,除了你自己作死之外,比如染上赌瘾,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你。当然了,如果你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这个基准线下限不低的圈子里,你会发现这个圈子基本上不会沾染上赌博,因为接受过大学高等数学的教育,你知道什么叫概率论。这个圈子的朋友不会拿0.0001的几率性的东西去博一个未来,这个圈子的人都深知只有勤奋、努力、好学、感恩、储蓄,才摸得到幸福的基本门槛,而根本不可能靠“十赌九输”的赌博,当然了,也怪这一句话,总认为可以有一层机会赢,其实赌博是“十赌十输”,学过概率论和看过博弈论的都明白,只要你玩的多,是必然是输的,而且赌的越多,输的越多。何鸿燊的名言别忘记了,不怕你赢,就怕你不来。
二、对生活的态度,再接上文关于赌博的论调,其实本质是因为贫穷。而贫穷的本质还是没有接受教育尤其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导致越不受教育,越好高骛远,越提升不了认知层,于是乎越贫穷。然后进一步导致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观测角度和实践中的出发点的不同。马斯克说过,他宁愿要乐观的错误,也不需要悲观的正确。这句话其实深含哲学道理,就是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普遍矛盾和事物发展中实践的出发点。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父母与你的代沟,你和孩子之间的代沟,代际鸿沟是每一代都必然发生的,我们的父母舍不得,因为我们不理解他们那一代物质匮乏,穷怕了。我们也不理解孩子这一代,他们一出生就是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出生就是GDP世界第二的国家,花钱如流水怎么了?而更不明白的是我们这一代80后,是上一代理解不了我们,下一代也不理解我们,然后我们这一代人还要试着去理解上下两代人。能举出的例子上百上千,最简单的就是剩菜剩饭,上一代人舍不得倒掉,下一代人吃三口倒掉,两种对剩饭剩菜的态度,你都感觉可以批评,也都可以理解。上一代人没苦要硬吃,无非是让你感觉他们还有存在的意义或还有教育你批评你的存在感,而下一代人有苦不吃,无非是让你感觉到你没用,还要生我出来干什么玩意?
两代人,你谁都不能批评,还只能端着,因为上一代人几乎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而下一代人还没有面临高考,还没来得及受到高等教育。
论接受高等教育的生死性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人生除死无大事,有字面上物理上的生死,但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生死观。我们对于死亡避之不及,讳莫如深,感觉是大忌讳。然后,死亡是老天爷最公平的事情,无论你多不堪或多牛逼,你都得死。人人都会死,但不是人人都真正活过。有些人20岁就死了,只是到了80岁才埋罢了。
然而,不想在20岁就死了只有一种可能,可以改变生死观念。就是接受高等教育,只有且只有这一种唯一的途径可以让你超脱生死,找到人生的终极答案:就是TM的原来人生没有意义没有答案,死亡是唯一答案,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解的虚无的过程。我们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让这一过程走的更平凡、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包容性、对家人更有爱。而不是一出现一丝丝小问题就大发雷霆或遇见一个天大的事情就怯弱后退又屁也不敢放一个,愤怒和怯弱其实都是自己无能的一种外在表现,人都是精致而利己的,事小逞能,事大退缩,这是符合人性的,我们不能批评。但人不应该这样过一生,我们要过得荣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需要强大的精神内核,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是很难的,至少95%的人是做不到的。原因也很简单,前文提过,因为我们全日制本科率就是5%。
综述,你想怎么过这一生呢?想活得巴适长寿,死得顺遂安详吗?努力学习吧,而且终身学习,年轻的朋友更要学习,你说我考不上大学,那不可能其实每门只要及格,二本随便选。毕竟尹烨说了: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都轮不到拼天赋。是啊,我们都太懒惰了,每天沉迷在电子鸦片中,不能自拔,当然了,这都是那5%生产的电子鸦片,目的就是希望你永远都是那95%。
希望,钦哥看明白了,不要等了二十年后明白都TM晚了。
也祝愿大家都活得开心,死得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