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古城九江,迫在眉睫

2025-04-12 21:17 阅读
范昭玲

“活化”古城九江   赓续五千年文明

关于让历史文化名城“实”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打造九江旅游名片的建议

让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活化”,被观赏、被分享,从而得到保护、阐释和传播。让老街巷、老建筑,展现出全新面貌。让游客在留住一座城市记忆的同时,迸发出富有现代感的潮流意趣。让九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散发出古今融合的魅力。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指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或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存,包括建筑、街巷、工业遗址、传统技艺、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方言与口头传统等。

什么是古城“活化”?就是指通过保护、修复、改造和再利用等手段,让历史古城(或历史街区)重新焕发活力,使它在保留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古城“活化”,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通过古城活化,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通过古城“活化”,让体验者可看、可听、可品尝、可体验、可消费;通过古城“活化”,让人们漫步在街巷间,感受到“活化”与火爆的独特氛围。旧时的记忆与新的气息,相互碰撞,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与时代的脉搏,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故事。通过古城“活化”,让历史文化街区“实”起来、“亮”起来、“活”起来。用百年风华,打造旅游名片。

关于九江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脉络:

1、中国的历史是从“传说”开始展开的。九江先民与中华文明一样,也是从“传说”开篇。《史记  五帝本纪》载:尧有四凶,舜帝迁之。哪四凶?驩兜、共工、鲧和三苗。三苗的活动范围在哪里?左洞庭而右彭蠡。也就是现在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大致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2、湖口县有人在一个叫文昌洑的地方,捡到一块大火烧过的土块,土块内有水稻秸秆和稻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八到七千年,处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之间。由此可以推断,九江的先民已经在栽培水稻,并且用水稻秸秆拌泥巴,作为建筑材料造房子,有屋舍定居。

3、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开采的最早年代为商代中期,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到战国早期。出土的木辘轳,将我国运用木机械开采矿山的年代,向前推移近千年,对于研究世界机械发展史、科技史都具有重大意义。

4、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当时属楚越之地的九江,为三十六郡之一。

5、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从京师出发,南下漫游,来到九江,登上庐山。庐山汉阳峰石壁,传说有大禹治水时刻石记功的铭文,“洪荒漾予乃撵”字样依稀可见。司马迁将这次凭吊大禹治水遗迹的活动,记录在《史记·河渠书》中,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6、因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建立之初,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三国时期柴桑与赤壁之战;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州争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把九江作为“第二故乡”;元末陈友谅,把“大汉”的国都定在九江;太平天国时期林启荣驻扎九江,险些让曾国藩全军覆没;近代,李烈钧在湖口发动“讨袁起义”;南昌起义前夕在九江南门湖的“小筏子”会议;继汉口后,九江收回英租界;抗日战争的武汉保卫战前哨战“万家岭大捷”;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它在西边的起点就在湖口。

7、九江历来为名人高士行游之地。截止至近现代,涉足九江、庐山且留下诗文者,达四千人之多。在这里,他们纵情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情怀,留下众多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题记、墨迹、轶闻等,达两万多篇。现在中小学课本,出自九江的文章有二十一篇。

8、在九江开宗立派营造精神家园者,如董奉、慧远、陆修静等。地灵育人杰,人杰辅地灵。五千年来,外籍名人高士和本土人士,在九江留下不胜枚举的诗文、事状与踪迹,大大丰富了九江的文化积淀。

综上所述,九江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无论是古代的文明遗迹,还是近现代的革命历史;无论是儒、释、道三教圣地的神秘氛围,还是自然风光的旖旎多姿,都使得九江成为一个值得人们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地方。但现实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堙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除非专业人士,一般世人,难以知晓。岁月留给我们的是,有责任将其发掘、“活化”,让它们重现天日。因此,“活化”古城九江,迫在眉睫,责无旁贷。

为此建议:

1、摸清家底:

全面摸清九江历史和文化家底,需要从历史沿革、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档案、民俗风情、方言特色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未来,还可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建设契机,打造“九江文化基因库”,实现从资源摸底到价值转化的升级;

2、重在“活化”: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既有利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又有助于节约城市更新的成本;第二,强调城市遗产的文化意义。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为构建城市特色发挥重要力量;第三,作为触媒,为城市更新注入新的活力点;

3、制定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一个长期、全面、具体的规划。明确改造目标、时间和步骤;聚焦设计规划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优化制度框架和政务服务,为“活化”利用创造便利条件;在更新的进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空间的规划中融入人的尺度,在进行更新时可以考察周边居民的需求;

4、守正创新:

重点在于“正”。树立正确的保护观、传承观、利用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新工程,必须遵循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和城市功能的多样性等原则,在进行建筑环境空间维护时,应当尊重九江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性;

5、老城区   新舞台:

通过对老城区的“活化”,可以更好地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文化元素融入新的建筑和景观中,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历史遗产中的历史与现实社会有效连接起来,才能够使历史文脉得到真正的延续。通过价值观、文化传统和社会行为以及更为有形的文化符号,使城市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有吸引力的场所;

6、聚集人气:

人气,不是指某一瞬间人多,而是能够留住人;也不是某一瞬间的红,而是要长红。今后改造成功的老街区,应当具备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既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也能够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将打造特色街区作为重要抓手,作为新地标,引入新业态,营造新场景,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地游客、乃至外国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