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我读著名诗人刘年的《春泥歌》,为什么没觉得怎么好?

我读著名诗人刘年的《春泥歌》
为什么没觉得怎么好?
刘年,应该是当下比较著名的诗人。不过说实话,我并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著名——毕竟没看到公开的评价或排名。在此之前,我从未读过他的诗。不止是他,其实当下很多所谓"知名诗人"的作品,我都没接触过,不知道也很正常。
关注到他,完全是因为一位好朋友(程用新)的极力推荐。他说刘年的诗写得特别好,自己非常喜欢。出于好奇,我开始有意收集并阅读刘年的诗作,并且在微信读书当中还预定了他的诗集。网络搜索后,算法不断给我推送关于他和他的诗,被誉为他最有代表性的十首诗之一的《春泥歌》,看到的诸多赏析,自然都是赞美之词。
但当我真正读到这首诗时,却没觉得那么好——它到底好在哪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请允许我冒昧地说说最直观的感受:
这首诗试图通过"大地软下来了"这个意象,展现春天的生机。但我的阅读体验是:那些被盛赞的"鸡爪、狗脚、鸭掌"等意象,读起来更像是名词的简单罗列,就像小学生写作文时为了凑字数而堆砌词汇。"什么都可以在上面写诗"这个比喻本来很有潜力,但把各种脚印直接等同于"诗"的处理方式,让这个比喻显得生硬,缺乏更深层的联想。
诗句的节奏也让我感到困惑。比如"一串赤脚,鱼群一样,上了田埂"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像分行散文,缺乏诗歌应有的韵律感。最让我不解的是结尾的"青蛙跳起一米多高,都摔不痛"——很多评论称赞这个意象生动有趣,但我读来却觉得刻意,甚至有些幼稚。
当然,如果要写赞美的话,我同样可以写出一份赞赏的评论:比如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语言质朴自然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在铺天盖地的赞美声中,我想说出一个普通读者真实的困惑:为什么这首被广泛称赞的诗,没能引起我的共鸣?
或许是我的鉴赏能力有限,或许是我对现代诗的理解不够。但我想,诗歌最终是要面向普通读者的,而不仅仅是评论家的专业解读。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普通读者的真实困惑,或许也值得被听见。
希望诗人刘年能够包容这样不专业的、甚至可能显得"犯傻"的评价。毕竟,对诗歌的真正尊重,或许就在于诚实地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无论这体验是否与主流一致。
闻君/2025.5.1
【作者简介】
闻君,本名朱文军,1968年出生,江西瑞昌人。性喜文字,常以诗词散文自娱。闲时品茶读书,偶弄箫管,在平淡生活中觅得几分雅趣。

附:刘年的诗《春泥歌》
大地软下来了,什么都可以穿透它
瓜秧、豆苗、草叶、竹笋、蛇
什么都可以在上面写诗
鸡爪、狗脚、鸭掌、牛蹄、猪蹄
不知名的鸟迹,大大小小的鞋印
有的潦草,有的工整,有的圆滑,有的深刻
一串赤脚,鱼群一样,上了田埂
跟着老农和他的水牛,游进了小溪
大地软下来了,青蛙跳起一米多高,都摔不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