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记

山中宰相记
太上弇人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化作单于宫”。此诗乃南北朝梁陶弘景所作,时人竞谈玄理,不习武事,以诗预言侯景之难,后果应其象。当初,梁武帝甚是倚重,时有大事,无不前往茅山奉陈,人称其为“山中宰相”。曾作“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其志向。诗名: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梁武帝屡诏不应。不过,今日之“山中宰相”可不是陶真人。乃是《千里西山图》中“本草逾千皆宰相” 之所指。
道书《大还心境》曰: 黄精犹服长生,勾吻服之必死 。黄精雅称“仙人余粮”,勾吻恶名断肠草。弇人自少年开始,接触《江西草药》,由此情钟本草。余约十岁,一日腹疼,但效书中药方,于家门前,掐取石荠苎嫩芽六颗,揉汁服之,疼痛立止。 自此,草药之书床头备之、书桌备之。每于梅岭、太平两镇觅寻乡土郎中,讨教辨识本草之法。
《三味书屋》中描写之”何首乌”,传说中之蛇毒圣药“七叶一枝花”,以及威灵仙、八角莲、锦鸡儿、虎刺等皆认识于梅岭。梅岭镇团结港下村赵令堤乃吾之师,西山草木,一千三百余种,认识中大半来自他之实地相教!
用药如用兵,用方如用人 。稍有不慎,则家破身亡 ,不可不慎。反之,用好了,则药到病除,救死扶伤!巨毒之药“雷公藤”,人人闻而怕之。弇人则不以为然,昔闻一农家樵人,体力耕作,酷热之天喜冷水濯洗手脚。长年下来,风湿严重,关节变形,巨疼难忍,生不如死。大医院看之,小诊所求之,莫能见效。后闻世外高人之言,雷公藤可试 ,但慎之于剂能,过量致命,樵人试之。开始少量试喝,外而敷之,症状有所减缓、 后逐步增量,逐而试之,慢慢调到了最佳用药量,后樵人几于正常。用人愈是如此,魏征诤臣,唯李世民可用之。平庸之君,无容人之量,辨才之能,岂复“贞观之治”。魏征既逝,唐太宗发“三镜之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神农本草经》将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弇人窃以不然,千药皆上品,贵在使用与配方,但也偏爱之虞。曾曰:梅岭五君,显则出将入相,隐则仙风道骨;西山七老,运来去留无意,运去宠辱不惊。上尊梅岭五君,九节蜈蚣丹,(黄精)似老子东来;七叶一枝花(重楼),似众星拱北;山荷红菡(八角莲) ,似鬼谷出山 ;悬壁垂青鳞( 抱石莲),似蛰龙胎息;黄雀翩舞归(锦鸡儿),似稚子回家。下奉西山七老,威灵仙、何首乌、五味子、薜荔果、预知子、万寿竹,穿破石。喜欢之药甚多,不一一列举。
“内事不决,常问西山;外事不决,便听赣江。”弇人每于登山涉溪之时,访宫问寺之途,欣乐同“山中宰相”们求教释疑,每每作无音之答:“与时舒展、不与时竟”。逐渐形成“二与”、“五珍”之风,垂慕“三不”“八宝”之格。二与者,与村夫交谈常怀谦恭之态,与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色。五珍者,一珍半隐半士,二珍不入浊污,三珍不离百姓,四珍不离故土,五珍愤不孤。三不者,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八宝者,旌阳之“忠、孝、廉、谨、宽、裕、容、忍”。
《太平镇赋》曰:翻越梅岭,如穿越时空,知古鉴今; 问樵西山,似访贤寻相,参禅悟道。空谷幽兰,无人自香; 绝壁石斛,不访更昌。琼枝玉叶,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绮花瑶草,相门大开,放江山入吾襟怀。
作者简介
朝想五珍,孺子遗风拂赣江;暮思八宝,旌阳垂道镇西山。
张扬亭,笔名太上弇人,男,1978年1月生,南昌湾里人,现任太平镇人大主席、一级主任科员。
一生谨守“五珍”、“八宝”。内事不决,常问西山;外事不决,便听赣江。报党恩、孝双亲、勤工作。常以西山文化为托,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