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县办好民生实事托举“稳稳的幸福”
万安县以“重点民生品质提升攻坚战”为主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探索“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的治理路径,通过政务服务改革、民生工程提质、城乡环境整治等举措,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民生亮点工程,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政务服务“微改革”,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万安县以“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为核心,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破题”转变。“一窗通办”提效率。设立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等6类综合窗口和通用窗口,整合关联部门资源,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提交一份材料、一次办结”,2024年累计办件12.3万件。“不打烊”服务暖民心。完善7×24小时自助服务区,依托智能终端实现政务服务“随时办、就近办”,2024年全年自助办件量达6956件。尤其在不动产登记领域,推行“交房即交证”模式,将服务延伸至16个乡镇、30个银行网点,通过“数据跑路”实现“群众零跑腿”。“红色代办”解民忧。针对农村留守群体,组建135支“红色代办队”,覆盖1523名代办员,2024年全年代办低保、社保等事项5000余件。通过“千名干部访万家”活动,精准对接困难群体需求,发放代办服务卡,动态建立服务名册,切实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办事难问题。民生工程“深扎根”,从“兜底保障”到“品质跃升”。
万安县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推动民生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供给升级。就业创业提档升级。以高质量就业创业为核心,构建全覆盖的“就业之家”网络,建成180个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网点,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2025年“春风行动”暨帮助园区企业招工工作坚持“唯实、唯快、唯效”导向,招工稳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举办招聘会4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推荐3000余人赴园区就业。“一老一小”养老服务提质扩容。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加速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乡镇敬老院实现改造提升全覆盖,提供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多元化服务;全覆盖建成17家城乡“一老一小幸福院”,惠及17个乡镇场近3400人。城乡布局功能完善。聚焦群众之需,持续推进城乡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重点推进赣江万安段中洲片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县工业园区主干道路提升改造、疏港物流园片区周边城市更新等项目;聚焦老旧小区、城中村等问题,完成7个片区、9个城中村改造;投入1.5亿元改造更新雨污管网105公里;投入近亿元对全县17个乡镇场的综合农贸市场进行新建或改建,进一步推动圩镇人气聚集;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实施新农村点376个,高标准创建4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点,G356国道和赣江沿线“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带基本形成。
城乡环境“大提质”,从“藏污纳垢”到“生态惠民”。万安县以“全域提质、长效治理”为目标,聚焦通道整治、环境治理、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推动城乡环境品质跃升。通道整治全域畅通。创新“党建引领+乡贤联治”模式,组建226支“吉先锋”志愿服务队,发动6600余名党员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形成干群共治合力。依托“万村码上通”智慧平台,实现村庄环境问题“一键上报、即时处理”,累计办结群众反馈问题82万件,满意率达95%以上。环境治理纵深发展。聚焦水环境综合治理,投入2.6亿元推进十八滩文化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十八口塘片区湿地特点,将片区打造成生态公园,投入1000多万元引入活水循环系统,对湿地淤泥进行清理,种上水生净化植物,埋入地下引水管,全面保障片区内水域清澈。万安县十八口塘片区绿色水体公园改造已入选2023年度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垃圾分类长效常态。全面升级“撤桶并点”模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建成城北新区分类垃圾中转站和餐厨处理中心,主次干道设置分类垃圾桶700余个、垃圾分类亭300座,五云路等核心区域撤桶200余个,形成“定时投放、集中清运”体系。万安县以“绣花功夫”雕琢城乡风貌,用“长效机制”守护生态底色,绘就了一幅“城景共融、水绿共生、全民共享”的美丽画卷,为新时代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万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