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走进老年生活】(三)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5-05-22 07:49 阅读
宋一叶

宋一叶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生活。然而,当老年生活遇上AT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年轻人沉迷于元宇宙社交、算法推送的精准服务时,老年群体却在扫码、刷脸、语音指令的迷宫中步履蹒跚,裹足不前……

当人工智能遇见老年生活,当AI技术邂逅白发与皱纹,需要跨越的不仅仅是技术鸿沟,而要穿越文明迭代的断层,更要突出文化惯性的层层围剿与重重阻击。根据国家最新公布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1亿,其中非网民群体占46.8%,老年人仍是非网民主体。可见,尽管AI人工智能为老年生活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机遇,但触摸屏上的智能设备,又对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带来严峻挑战和诸多困境。

从心理层面看,面临认知障碍。当人工智能遇见银龄老人,首先需要跨越的,不仅是技术鸿沟,更是文明迭代的心理断层。部分老年人认为,人工智能新技术复杂不好学,担心年纪大,记性力褪化,智能设备操作困难,会被人笑话,被时代抛弃,存在畏难心理甚至消极抵触负面情绪。同时,由于AI技术广泛应用,导致部分老年就业岗位被替代,以致进一步加剧了心理上对数字化时代的认知隔阂;或者由于少数老年人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人际互动减少,影响心理健康。2023年工信部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障碍率高达68.9%,在乡村地区则飙升至82.3%。

从物理层面看,面临技术“门槛”排斥。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上更多注重“青年中心主义”,往往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如指纹磨损、虹膜浑浊,导致身份认证失败;方言识别率低让语音交互沦为摆设;智能设备各种应用程序设置复杂、功能繁多、字体微小,对于视力退化的老年人存在操作使用困难。有数据显示,2024年仅有10%的老年人能熟练使用智能语音助手,而医院85%的自助机取代人工窗口后,超60%的老人因不会扫码挂号,而陷入“就医难”的困境;复杂的操作界面、陌生的专业术语,超过70%的老年人对手机下载安装应用、绑定支付、出门打车、网上购物等服务功能望而却步。北京邮电大学的实验表明,老年人完成扫码支付的平均耗时,是年轻人的4.7倍,错误率高出11倍。

从安全层面看,面临信息泄露风险。AI依赖自然语言指令,但老年人常因表达模糊、操作技巧不熟练而忧心忡忡,被迫退出人机对话。更严峻的是,AI依赖大量数据、算法世界的“信息迷雾”,虚假新闻、诈骗信息充斥网络。由于缺乏网络安全知识,难以辨别真伪,以致使老年人成为AI换脸、语音合成、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主要袭击目标和受害者。据有关数据显示,老年群体遭遇网络诈骗的比例,是其他年龄段的3倍以上;仅2023年涉及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占比达到23%。此外,一些不良商家还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的不了解,以“养生养老”“免费体验智能产品”“投资AI项目”等名义进行欺诈,许多老年人因轻信虚假信息、点击不明链接而遭受严重财产损失。

从制度层面看,面临“技术弃老”加剧。随着公共服务日益AI化,线下渠道的缩减,将老年人推向边缘。如,三甲医院窗口被自助机取代,金融机构全面推行数字化服务、智能养老设备价格高昂、行业标准缺失,等等,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的“技术疏离”。据中国老年学会的调查显示,68.9%的老年人认为“机器护理缺乏温度”,由于认知偏差,导致智能床垫的闲置率高达43%。

然而,在科技浪潮汹涌的当下,AT(人工智能技术)时代已如春风化雨般渗入每个层面、每个角落。于老年人而言,这既是充满挑战的未知领域,更是开启别样幸福晚年的新契机。只要我们老年人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新事物,积极适应,善用科技,定能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能时代充实、便捷、幸福的新生活,绽放属于自己的“为霞尚满天”的新辉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