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港湾暖朝夕:城门乡贤馆打造人文关怀新阵地

2025-07-01 10:37 阅读
y.

  盛夏骄阳似火,青春步履铿锵。6月29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浔光筑梦,青禾向阳”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深入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乡贤馆,开展实地调研与志愿服务。实践队员们走进社区深处,在柴桑区区宣传部主任蔡灿清老师和柴桑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与发展中心的驻站社工伍晓荣老师的讲解下,感受到了乡贤文化的治理温度,在有人间烟火气的现代建筑里,见证了“老有所乐,幼有所育”的生动实践。

伍晓荣老师为实践队员进行讲解(供图:熊玲燕)

  带着对产业发展的思考,实践队走进古色古香的城门街道乡贤馆。这座场馆由废弃的中心小学所改造,集展览馆、图书馆、球室、棋室、儿童游乐室于一体,陈列着328位乡贤反哺桑梓的动人故事。在"贤行义举"展厅,泛黄的捐资修路名册与崭新的乡村振兴项目书相映成趣,诉说着跨越时空的赤子情怀。城门精英经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他们在各个领域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成为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代表,是当之无愧的学界精英。他们身上展现出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精神更是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和教育意义。

  更让实践队员们动容的是"银龄关怀"实践。在乡贤捐建的"幸福食堂"这里三菜一汤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只要2块钱,76岁以上的老人不要钱,尽管已经如此便宜,乡贤们还是不愿老人出钱,他们说老人的饭钱我们出。于是在敬老互助食堂里有了这样一面令人动容的墙,上面记载着捐款次数与金额,让善举看得见,也鼓舞了更多的人们关爱老人。敬老互助食堂不仅解决老人们的温饱问题,还关注老人的心理,会给老人过生日,让空巢老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乡贤馆内榜样的力量无处不在,如谭策铭老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离岗创办了一家民营植物标本馆。他自筹资金,以山为伴、以林为友,踏遍了赣鄂皖湘四省300余座大小山头,与100多个乡(镇、场、区)的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花费20多年时间,采集植物标本5万余份,并将自己珍藏的精制蜡叶标本12800份无偿捐献给国家。他严将标本馆作为科普教学平台,提供参观学习等公益性社会服务,积极参加科普宣传周、科普宣传月、科技培训讲座、送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 2015年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2019年被中国老科协评为“中国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30周年先进个人”。陈明钦村医,从医45年来为村民治病不计其数,在疫情期间,为村民治病的记账本记了厚厚一本,却在疫情结束后,一把火把账本烧了,一分钱不收,此等情怀令人敬佩。像这样的榜还有很多,在这样的熏陶下,城门村的人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建美好城门。

  这座由爱心浇筑的港湾,已成为柴桑区基层治理创新的亮丽名片,见证着乡贤文化与青春力量的完美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实践队与讲解老师合影(供图:熊玲燕)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俞诗扬/文 熊玲燕/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