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耕耘,肩上担当:新时代青年的田间答卷

2025-07-02 14:40 阅读
谢宜淋

  2025年6月30日,为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建设,更好地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家乡,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文法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恒丰红旗涂村,开展“补苗下田”实践活动。

图表 1指导老师与实践队员行走在田野间

  晨光熹微,云霭初开。

  十三名实践队员怀着无比炽热的心来到了红旗涂村“虾稻共养”基地,跟随徐治总经理下到稻田间,亲眼看到环形沟渠体系的奥秘,真切感受到农民增产创收的智慧。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虾稻共生、粮渔双赢”的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开挖环形沟或“井”字形沟,设置防逃设施,保证进排水系统完善,实现旱涝双收。

图表 2“虾稻共养”基地中的环形沟渠体系

  青秧纤弱,执于掌间,绿浪渐起于田。

  随后,十三名实践队员真切下到秧田间,向农民师傅学习种植经验,伯伯提到“要三指提起,两指插下按实”并示范移植秧苗的间距。实践队员们挽起裤脚,褪去鞋袜,走下秧田,用指尖去触摸泥土深处的温度。从东密西疏到错落有致,从艳阳高照到落霞满天,实践队员们有汗水有收获。

图表 3农民师傅向实践队员传授补秧经验

  陇亩之间,清风拂面,稻香沁脾。

“之前对插秧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视频,真正的实践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握住那细细的秧苗,将其整齐地插入田中,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不少技巧和耐心。”一位实践队员说到。 

图表 4实践队员实践补秧技巧

  暮色四合,夕阳熔金,新秧成阵,碧波微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插秧的辛劳远超预期,但正是这份艰辛,让我意识到青年责任的“重量”——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乡村振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我们手中的每一株秧苗,都是对“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承诺的践行。同时,田间劳作中与老农的对话、对土地的观察,让我们感受到责任的“温度”:青年不仅要关注技术发展,更要心怀对农民的尊重、对土地的敬畏。

图表 5实践队员们在田埂上挥手告别

  青年一代不应只做政策的“接收者”,而要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不应满足于“纸上谈兵”,而要敢于“躬身入局”。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青年用汗水书写,粮食安全的重任需要青年用双手托举。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责任化作犁,在青春的沃土上耕耘出希望,为土地、为农民、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属于我们青年的力量。

(图:曾辉 文:谢宜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