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聚焦万年县博物馆

2025-07-04 11:13 阅读
“稻源薪火”实践队

    2025年7月2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稻源薪火”农耕文明实践队来到万年县博物馆,探寻万年稻作文化的起源。“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经科学测定可早至约2万年前,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这句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的话开启了此次跨越万年的文明对话,让实践队队员们触摸到了世界稻作文化的根基。

图为万年县博物馆牌匾  刘美洋摄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被誉为“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带着探寻稻作文化发展脉络的任务,实践队从江西农业大学来到了万年县。在万年县博物馆,馆长王团华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一行。“万年县的文物考古成果曾登上美国权威学术杂志,其境内距今两万年的考古发现,清晰勾勒出制陶技术从起源到发展的脉络。”王团华带领队员们围绕陶器考古与水稻考古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度剖析。

图为王炳万老馆长讲解过程  刘美洋摄

    仙人洞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为陶器演化提供了关键线索,更通过对出土石器的系统研究,揭示了稻作农具的早期形态与发展轨迹。讲解中,王团华重点展示了多件与稻作相关的陶器文物,从古朴的炊具到精致的储粮器皿,每件陶器的器型设计、纹饰特点都与水稻种植、加工、储存等生产生活环节紧密关联。例如,一件带有稻壳印痕的陶罐,是研究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物证,也是该馆“稻作文化”展览的重点藏品,印证了远古先民将稻作与制陶技术相结合的智慧,同时也见证了万年县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

图为万年县博物馆陶器藏品之一  刘美洋摄

   在对王团华馆长的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就万年稻作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团华表示:“你们的到来让我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对稻作文化的认可,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稻作文化的精神。”此次探访活动让队员们对万年稻作文化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感受到了万年稻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其展现的智慧结晶对现代农业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将结合专业特长,为传承和弘扬万年稻作文化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  刘美洋摄

(作者: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稻源薪火”农耕文明实践队 刘美洋 李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