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学子赴湖南湘阴 助力辣椒产业赋能添翼
7月2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墨染湘乡,椒园寻梦”三下乡调研团深入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针对当地辣椒产业辣椒品种品质、价格波动、病虫害、用工情况及销售困境等内容展开专题调研。此行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农户与合作社,收集一手数据,为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寻找科学路径。
在辣椒主产区,团队成员走访了部分辣椒种植户代表,并参观辣椒生产大棚。负责人马育青是当地种植大户,在他管理的100多个辣椒大棚里,主要种植着湘研15号、龙福椒以及改良的樟树港辣椒(小辣椒)。团队成员走访发现,去年小辣椒品种价格高位运行,刺激今年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但今年市场供需失衡,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产品滞销,农户面临销售压力。“这小辣椒,口感柔软、嫩辣,去年行情好得很!”马育青弯腰摘下一个饱满的小辣椒介绍道,“去年价高,大家一窝蜂扩种,今年产量是上去了,可市场吃不下啊!供大于求,价格跌得厉害,货都堆着呢。”

困扰农户们的不仅是市场,还有地里的“顽敌”。“看这几颗果,”他摘下几颗辣椒果实,指着密密麻麻的灰斑说道,“蓟马,最头疼!它不光吸汁,还传病毒,搞出灰斑、落花落果,果子长锈斑,品相就毁了,卖不上价。”此外,近期频发的暴雨也让他忧心忡忡,“沟渠排水跟不上,地里一积水,辣椒就遭殃,损失不小。”高温超过30摄氏度导致的畸形果、果实变黄,同样影响着最终的产量和品质。团队通过调研发现,不光是大农户,以何秋莲为代表的辣椒种植小农户也存在类似问题。蓟马,白粉虱等虫害,以及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同样令不少农户损失不小。

在何秋莲的辣椒大棚中,队员们了解发现,种植多种辣椒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需求带来的风险。当一种辣椒的行情下行时,其他品种的辣椒所带来的收益可以弥补亏损。何秋莲说:“今年行情不太好,像湘研98号,龙福椒多少都有亏损,就数黄贡椒卖的还行。”
队员们还对正在辣椒大棚内进行采摘工作的工人们进行了调查,发现工人们多是50到60岁的妇女,普遍以临时工身份,按每小时十元的报酬进行工作。“我们大多数都是村里的妇女,家里丈夫外出打工,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平时没什么事干我们就来辣椒大棚里打打临时工补贴家用,还能锻炼一下身体。一天可以采100来斤。”正在进行采摘工作的村民为队员们介绍了相关情况。
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队员们了解到,乡政府为农户们提供了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等相关技术支持和优惠政策,为农户们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在创新销售渠道方面,不少农户初步探索了电商销售模式,但是由于平台与农户的沟通交流问题,叠加运输成本及运输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直播带货的成效并没有达到预期。
在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工作后,队员们对收集到的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总,为后期形成总结性调研报告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讯员 游景 马治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