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球织梦绽童趣 诗韵流芳润童心
通讯员:邓欣悦、谢娟、韩尚可、熊玉婷
七月的吉安大江边村,蝉鸣与稻香交织成夏日的韵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匠心打造特色课堂,用艺术与文化为乡村儿童编织出别样的成长记忆。7月3日,一场融合创意手工与经典诵读的文化盛宴在支教课堂热烈展开,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想象与诗意的奇妙大门。
指尖跃动,毛球绽放创意之花
晨光初照,支教教室瞬间化作五彩斑斓的艺术工坊。当五颜六色的毛球、亮片、卡纸铺满课桌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被点亮,惊叹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实践队员化身“创意导师”,通过生动的示范与细致的讲解,将看似普通的材料幻化为创作魔法。实践队员们耐心细致地指导,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鼓励他们勇敢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探索未知的创意世界。当一幅幅立体生动、栩栩如生的作品跃然眼前,孩子们兴奋地高举着自己的杰作,在教室里欢快地奔跑、展示,那纯真的笑容与绚烂的色彩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最动人、最绚烂的夏日画卷。

童声琅琅,古诗传承千年雅韵
午后的阳光像被筛子滤过,碎成金箔般的光点,织就了一幅如梦似幻的斑驳光影图。教室里,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伴着声声蝉鸣徐徐开启。实践队员们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述《望庐山瀑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中,以“故事引诗、情景入诗、表演悟诗”之妙法,为孩子们轻轻推开了古典诗词那扇朱漆斑驳的大门。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进课堂,课本上的铅字,已幻化成孩子们眼中灵动的鹅影、指尖轻触的月光,在童声与诗韵的交织里,悄然长成了心底最柔软的文化根系。

当水墨丹青邂逅七彩毛球,当古诗雅韵碰撞童真创想,一场关于美与文化的传承仪式正在赣鄱大地悄然绽放。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在搭建起流动的文化美术馆,让乡村儿童在指尖跃动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