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照阡陌 反诈护万家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反诈宣传
通讯员:韩尚可 熊玉婷 谢娟 邓欣悦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时,诈骗的暗流也悄然向乡村蔓延。为筑牢基层反诈防线,守护村民的“钱袋子”,7月3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责任与热忱,走进炊烟袅袅的村落。他们以知识为盾、以行动为剑,用青春的笔触,在广袤乡土间书写反诈护民的温暖篇章。
1、手册为媒,乡音传防诈真知
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蝉鸣在枝头此起彼伏。实践队员们手持精心编制的反诈手册,沿着蜿蜒的村道徐徐前行。这些手册还原了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等常见诈骗场景,搭配朗朗上口的防诈口诀——“陌生链接莫轻触,天上不会掉馅饼;转账之前多核实,守住钱包才安心”,将晦涩的反诈知识化作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乡村语言”。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队员们围坐在乘凉的村民中间,用带着乡音的话语细细讲解。白发苍苍的老人戴着老花镜,逐字辨认手册上的文字;抱着孩童的妇女掏出手机,认真拍摄关键内容;就连孩童也踮着脚尖凑过来,听队员讲述“骗子的坏把戏”。每一次眼神的交汇、每一声关切的叮嘱,都让防诈知识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村民的心田。

2、问卷铺路,走访探反诈实情
夕阳为村庄镀上一层暖金色时,另一组队员开启了入户走访。他们手中的调查问卷,是深入了解乡村反诈现状的“金钥匙”。面对文化程度不一的村民,队员们耐心地将“电信诈骗”“杀猪盘”“AI换脸”等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推开飘着柴火香的木门,队员们在灶台边倾听留守老人讲述接到可疑电话的经历;走进堆满农具的院落,与返乡青年探讨网络诈骗的新形式;蹲坐在晾晒稻谷的场院里,和中年村民分析冒充熟人诈骗的套路。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与数据,不仅记录着村民的困惑与担忧,更勾勒出乡村反诈的真实图景,为后续精准宣传提供了珍贵依据。

3、星火成炬,步履践平安承诺
暮色渐浓,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实践队的身影仍穿梭在街巷间。他们仔细回收每一份问卷,将村民的反馈逐条标注;遇到看不清文字的老人,便逐句朗读手册要点;发现村民存在疑惑,就反复举例解释。在一户农家的院门前,队员小王握着老人的手说:“阿婆,下次再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先给我们打电话!”老人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信任。这些带着温度的行动,如同点点星火,在乡村的夜幕下悄然汇聚,渐渐化作守护万家的璀璨光芒。

当最后一抹夕阳隐入山峦,实践队结束了当日的行程。但他们深知,递出的每一份手册、记录的每一组数据、叮嘱的每一句关切,都是播撒在乡土间的防诈火种,它们终会化作点点星火,在乡村的夜幕下熠熠生辉。“星火传馨,心聆共鸣”暑期实践队通过深耕基层反诈宣传,用更多元的形式、更贴心的服务,让安全意识如春风化雨,滋养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为万家灯火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护屏障,让诈骗的阴霾永远无法遮蔽乡村的宁静与祥和。
(通讯员:韩尚可 熊玉婷 谢娟 邓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