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活化传文脉 荷田生金富乡民
盛夏六月,荷风送香。为将青春力量注入乡村发展,6月29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婺水寻踪,知行润乡”社会实践队奔赴婺源县江湾镇荷田村。队员们怀揣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以荷田村为课堂,以乡村振兴为课题,开启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探索之旅。

荷田村,一个被青山环抱、荷塘点缀的古老村落,素有“十里荷香,千年古韵”的美誉。近年来,该村以荷花产业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党建+生态+文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实践队此行,正是要深入挖掘荷田村的振兴密码,用青春智慧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村里的荷花种植基地。荷塘蔚为壮观,不同品种的荷花竞相绽放,形成了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景象。大学生村委李俊铭介绍,荷田村过去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大量农田撂荒。2023年起,村两委决定盘活闲置土地,引进优质莲藕品种,发展荷花种植产业。

漫步荷田村,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荷塘相映成趣。在一处老宅前,队员们被门楣上精美的砖雕吸引。民俗文化体验为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返乡任职的大学生村委李俊铭的引导下,实践队员们驻足于方金喜老宅前,这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徽式天井屋以其精妙的空间布局和实用智慧,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活哲学。行走在幽深的巷道中,队员们被一处独特的建筑细节所吸引——原本方正的墙角被巧妙地削成圆润的弧线。经李俊铭讲解,大家恍然大悟:这正是徽派建筑特有的"拐弯抹角"设计,既拓展了狭窄巷道的通行空间,又完美诠释了"礼让三分"的传统处世智慧。这种将建筑功能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匠心独运,让冰冷的砖石成为了传承邻里和睦美德的文化载体。

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间,队员们不仅领略到徽派民居的独特韵味,更在潜移默化中体悟到:文化振兴正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正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指导老师张渝总结道:“荷田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也要文化传承;既要政府引领,也要青年参与。同学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荷田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才是‘大思政课’的真正意义。”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荷塘上,实践队员们站在田埂边合影留念。身后是摇曳的荷花,面前是广阔的田野。用脚步丈量了荷田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受了乡村振兴的每一次脉动。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婺水寻踪 知行润乡”社会实践队 卢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