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山水间,画家故乡情
扇面山水间,画家故乡情
——评李秋明《家住抚河边,中洲醉八仙》与《家山汝水》
文/郑明 朱细胜
在艺术的长河里,故乡情怀常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画家李秋明以生于斯长于斯的进贤县李渡镇为底色,绘就《家住抚河边,中洲醉八仙》与《家山汝水》姊妹篇,借扇面山水,传递醇厚乡愁,展现独特艺术风姿。
李渡镇,因抚河而兴,上通临川、下达洪州府的水运脉络,孕育出商业繁荣与独特人文。这方水土,是李秋明艺术创作的根。《家住抚河边,中洲醉八仙》与《家山汝水》,以扇面为载体,将故乡的形与神、情与意,凝于尺幅之间。扇面形制本就自带古典雅韵,适配中国传统山水意境营造,李秋明巧妙借其特质,为故乡情韵铺陈诗意舞台。
这两幅扇面山水,以极简勾勒见功力。淡墨轻描山峦,线条简练却藏丘壑,留白铺陈出悠远空濛。观其用笔,轻松清雅,如微风拂柳,自在悠然。在描绘抚河两岸风光与家山汝水之景时,线条不疾不徐,勾勒出山水轮廓、码头形态,近、中、远景结合,于灵动中见沉稳。皴法的运用更是丰富多样,或斧劈皴绘山石硬朗,或披麻皴显山体悠远,不同皴法交织,让山水有了肌理与层次,似在诉说岁月沉淀。那错落的山峦、蜿蜒的河流、隐约的码头,因皴法而具质感,并非简单平面勾勒,而是立体的、有生命力的故乡山水缩影。题字与印章点缀,添文人气韵,是传统水墨“以少总多”的典范,于素净间蕴藉无尽山水情,让观者在简淡中触摸古典意境的幽微。
意境营造上,二作深得传统山水三昧,又融入个人深情。《家住抚河边,中洲醉八仙》里,抚河千帆待发的往昔盛景虽未直接绘出,却借开阔河面与悠远山峦,让人联想商业繁荣时的热闹;中洲小岛八仙传说的融入,添了几分仙气与神秘,使故乡不只是地理空间,更是承载神话与记忆的精神原乡。汝水是抚河别称,家山是李渡人的灵魂栖息地,《家山汝水》以“家山”“汝水”寄情,山水间晕染的是对故土的眷恋,看似淡墨轻描,实则浓情满溢,每一笔都似画家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情凝视。
更深层看,这两幅作品是李秋明个人记忆与故乡集体记忆的交融。他生于码头附近,对铁拐李的痴迷,与会仙楼的回忆,化作画中意象与情感脉络。画里山水,是他童年嬉戏、成长相伴的风景,承载着个体生命体验;而李渡镇的历史人文、商业繁荣、神话传说,又让这份个体记忆与故乡的集体记忆共振,使作品有了打动人心的情感厚度。观者透过画面,能感受到一个地域的历史流转、文化传承,以及一位艺术家对故乡的赤诚热爱与深刻眷恋。
在当下艺术创作多元的语境中,李秋明以传统山水技法为骨,故乡情怀为魂,在扇面这一精巧空间里,构建出属于他与故乡、与观者的情感场域。《家住抚河边,中洲醉八仙》与《家山汝水》,不仅是对故乡山水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传统与乡愁的虔诚守护与诗意表达,让我们在笔墨间,重识那方水土的温度,聆听故乡情怀的悠长回响。
202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