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职大学子开展“云雾茶里寻根 草木拓间铸魂”暑期实践活动

2025-07-05 10:53 阅读
网友341949

7月3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经纬筑造”文化传承团走进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开展“云雾茶里寻根 草木拓间铸魂”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非遗传承、生态探源、文化创新”为实践主线,在传统技艺的烟火气中触摸文化根脉,在自然生态的课堂里厚植传承底气,用青春行动书写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7 月 3 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经纬筑造” 文化传承团走进庐山植物园,开展 “云雾茶里寻根 草木拓间铸魂” 主题实践活动,以 “非遗传承、生态探源、文化创新” 为主线,践行文化传承。

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详解千年制茶工艺,从 “一芽两叶” 采摘标准到萎凋、杀青等核心工序,展现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队员们沉浸式参与制茶全流程,感悟技艺背后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

在植物园讲解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观察植物特性:美洲商陆与中国商陆的形态差异、小溪洞杜鹃的重生故事等,让大家明白云雾茶品质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深化对自然的敬畏。

队员们还体验植物拓染,将叶片脉络拓印于布料,融合自然与艺术创意。同时,团队启动 “云雾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工程”,拍摄工序视频、整理参数,形成数字 IP,计划多渠道传播以推广非遗技艺。

队员们表示,将做好云雾茶技艺的学习者、传播者与创新者,让茶香更浓、文脉更长。

图为实践队员采茶照  摄:熊荻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制茶过程  摄:邱鑫童

细辨植物识特性,聆听故事悟根基

在植物园引导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化身“生态观察员”:美洲商陆低垂的花序与中国商陆昂扬的姿态,是自然演化的“生存教科书”;小溪洞杜鹃从濒危到重生的“生命逆袭”,见证着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井冈山杜鹃、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保护档案,更串联起“守护自然基因库”的责任链条。

“一片好茶的诞生,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的滋养。”队员胡同学感慨道,“过去只知云雾茶‘香高味醇’,如今才懂,从茶树品种选育到鲜叶品质,从生态环境到制作技艺,环环相扣的背后,是生物多样性为非遗传承筑牢的生态根基。”这份对自然的敬畏,正悄然融入队员们对云雾茶技艺的深度探索中。

图为庐山植物园科普老师讲解过程  摄:熊荻

巧拓叶韵显匠心,自然艺术融新意

队员们前往植物园科普馆,沉浸式体验植物拓染技艺。大家精心挑选形态各异的叶片,将其平整铺在棉麻布料上,持锤反复敲打。随着力度传递,叶绿素与植物纤维缓缓沁入布料,独一无二的叶脉纹路渐渐晕染开来。一锤一落间,队员们感受着植物特征,把自然馈赠与艺术创意巧妙糅合,让叶片脉络在布料上“复活”,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匠心新意。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拓染技艺过程  摄:鄢晨

数字化建档存精粹,多渠道传播续茶魂

为让非遗技艺“可看、可学、可传”,团队同步启动“云雾茶制作技艺数字化工程”:学生们将此次实践中掌握的每一道工序(从采摘标准到提香火候)进行视频拍摄、参数整理与流程图示化,形成包含操作规范、制作工艺的“云雾茶制作技艺数字IP”。后续,该IP将多渠道传播,让更多人直观的了解庐山云雾茶非遗技艺的细节与价值。

从茶锅前的躬身实践,到植物丛中的生态观察;从拓染布上的自然留痕,到数字档案的系统记录,“经纬筑造”文化传承团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行动诠释传承担当。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总结中写道:“我们不仅要做云雾茶技艺的‘学习者’,更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让茶香更浓,让文脉更长。”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熊荻 周慕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