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学子:船头传防溺宝典,村头建安全防线

2025-07-05 11:53 阅读
网友749307

为增强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助力乡村平安建设,2025年7月2日,江西职业技术大学“蓝海课堂 红船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实践站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入户走访、情景演练、知识宣讲等多种形式,为当地村民及儿童送上了一份实用贴心的“安全锦囊”,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清晨的东山村,薄雾尚未散尽,实践团成员便早已出发,带着沉甸甸的防溺水宣传手册、印有安全标语的小扇子和卡通贴纸,沿着蜿蜒的村道深入村民家中。“爷爷,这是防溺水的宣传册,您看看,家里有孩子的话可得多留意,夏天千万别让孩子去河边、水库边玩。”每到一户,成员们都耐心地向村民说明来意,结合近期周边地区发生的溺水事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野外水域的潜在危险。

图为实践团入户宣传时的照片   罗昭昌供图

在村民家中,实践团成员指着手册上的示意图细致讲解:“您看,咱们村后的水库看着水不深,岸边也挺平缓,但水下可能藏着暗流、漩涡,还有厚厚的淤泥,一旦踩进去就很难拔出来。孩子要是不小心滑下去,哪怕会一点游泳,也容易被水流带偏,自救起来特别困难。”奶奶一边翻看手册,一边不住点头:“是啊,往年夏天总担心孙子偷偷去水边,你们讲得太及时了,我这就把这些道理跟孩子好好说说。”针对村里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团队成员格外关注,不仅向临时监护人反复强调暑期监护的重要性,还特意普及了防溺水“六不准”原则——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不准在上下学的途中和节假日,到池塘、河流、水库等危险水域玩耍、嬉闹。

上午10点,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渐渐热闹起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情景演练活动。实践团成员提前用蓝色防水布模拟出“危险水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同伴落水后如何正确施救”的场景。“如果看到同学掉进水里,咱们不能直接跳下去救,因为我们力气小,很可能被拖下去一起遇险。”成员小张一边演示,一边教孩子们正确的做法,“应该大声呼救,喊‘有人落水了,快来帮忙’,同时找身边的竹竿、绳子、塑料瓶捆成的浮力物扔给落水者,让他抓住等待救援。”孩子们听得认真,还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模拟,在互动中牢牢记住了正确的施救方法。

活动现场,实践团还设置了知识问答环节,准备了文具、笔记本等小奖品。“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做什么?”“哪些地方不能去游泳?”一个个问题抛出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答对的孩子接过奖品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村民们也围在一旁认真倾听,时不时互相讨论:“原来以前好多想法都是错的,以为孩子会游泳就没事,现在才知道野外游泳这么危险。”

图为实践团入户宣传时的照片   罗昭昌供图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在村委会公告栏、村小学门口、村口小卖部等人员密集处张贴了色彩鲜艳的防溺水宣传海报,海报上用卡通图案展示了危险水域的警示标志和自救方法,让村民和孩子们随时都能看到、记在心里。

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天,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覆盖村民50余户。活动结束时,东山村村支书握着实践团带队老师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这些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给咱们村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险。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我们对防溺水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你们这一来,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东山村的孩子们筑牢了暑期安全防线,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防溺水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也让村民们对防溺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监护意识。江西职业技术大学“蓝海课堂 红船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将安全意识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图为实践团入户宣传时的照片   罗昭昌供图

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结合乡村实际需求,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方式,为乡村平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让安全之花在更多地方绽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快乐地度过暑假。(罗昭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