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筑暖阳,青春赋多元课堂——江农学子三下乡支教

2025-07-06 13:42 阅读
网友016298

七月的晨光,温柔地漫过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西马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窗棂。7月5日上午,这里化身为一座洋溢着求知与欢笑的“夏日学园”。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逐梦乡野 赋能乡村”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十人(指导老师黎婷与九名学子),带着热忱与巧思,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多元世界的窗——墨香浸润书写之美,舞韵跃动生命活力,急救知识筑牢安全之盾,英烈故事点亮信仰之光。

墨痕游走:纸上方圆悟静心

一方素纸,几支铅笔,勾勒出文化传承的初章。书法区内,孩子们挺直稚嫩的脊背,小手紧握笔杆,眼神专注地临摹着横竖撇捺。队员们轻步其间,化身耐心的引路人,指尖引导着笔锋的起落。沙沙的书写声在静谧中流淌,工科学子严谨的特质,悄然融入了引导孩子们感知汉字筋骨与书写沉静的时光里。一横一竖,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是心性的悄然涵养。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小朋友上书法课 范舒婷 供图

足尖踏响:韵律之中绽童真

相邻的空间,瞬间被跃动的音符与蓬勃的朝气点燃。跟随队员们充满活力的示范,孩子们伸展手臂,踮起脚尖,踏出充满童趣的节拍。简单的动作,在他们眼中是快乐的源泉,纯真的笑容如阳光般在脸庞上肆意绽放。汗水与清脆的笑声交织,小小的身躯里迸发着无尽的能量。这律动的课堂,是肢体协调的启蒙,更是自信之花在夏日里的一次次悄然盛放,让欢快的节奏在社区空间久久回荡。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舞蹈教学 范舒婷 供图

生命守护:安全为舟渡险滩

关乎生命的课题,总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分量。急救教学的课堂上,氛围专注而肃穆。队员们借助模型与教具,将专业的救援知识化作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实践。
缠绕的守护: 孩子们两两结对,在队员的细致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练习着绷带的环形与螺旋缠绕。专注的眼神,略显生疏却无比认真的动作,是学习互助、守护彼此安全的第一课。
心跳的认知:面对模拟情境,队员们清晰演示了判断、呼救、按压与通气的关键步骤。虽然稚嫩的臂膀尚不能独立完成标准的心肺复苏,但“呼救优先、寻求大人帮助”的理念,如同坚固的锚,稳稳扎进他们幼小的心灵。这堂课,是关于敬畏生命、知晓避险的无声赋能,为孩子们撑起一把无形的安全之伞。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孩子们进行急救知识教学 范舒婷 供图 

星火映心:赤诚情怀润无声

时光流转至课堂的尾声,一份庄重的温情在空气中弥漫。队员们精心准备的红色文化课,将历史的回响带入孩子们的视野。聚焦革命先驱秋瑾的感人事迹与赤诚情怀,队员们用贴近童心的语言与生动的画面,讲述那份为理想无畏抗争、为信念慨然献身的崇高精神。孩子们凝神静听,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往昔的思考。那份跨越时空的赤诚与担当,在娓娓道来中,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着幼小的心田,点亮了传承的星火。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孩子们进行红色文化课 范舒婷 供图

暖流汇聚:青春印记赋新能

半日时光虽短,却在西马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墨香氤氲的沉静,舞步翩跹的活力,急救演练的郑重,历史回响的肃穆。工科学子们以知识为桥,以爱心为舟,为社区的孩子们搭建起一座连接广阔天地的“夏日彩虹桥”。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与孩子们 何江伟 供图

当活动落幕,夕阳的余晖为归途镀上暖色,队员们的心中充盈着沉甸甸的暖意与力量。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满足的笑容、依依的不舍,是此行最珍贵的回响。将工科的理性严谨,化作服务社区的脉脉温情;将青春的蓬勃朝气,注入乡村孩童的成长旅程——这正是“逐梦乡野,赋能乡村”最生动的脚注。这份在西马路社区播撒下的希望与温暖,必将凝聚成一股持续涌动的暖流,伴随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田野,续写青春赋能乡村的动人篇章。(钟愉雯 易美琳 缪晴 彭永明 范舒婷 马悦悦 何江伟 俞舒涵 王瀚墨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