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大“三农”实践队赴广昌驿前镇座谈:聚焦农业发展痛点
2025年7月4日,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深入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政府,与当地领导开展实践交流座谈。双方围绕土地利用、政策落实及农业发展瓶颈等议题深入探讨,实践队既认真听取基层声音,也结合专业所学提出建议,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凝聚青年智慧。

座谈中,双方聚焦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当地领导首先介绍,驿前镇农业发展正面临技术推广的“梗阻”:先进农业技术落地难,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导致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理等现代化农业模式难以铺开,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地里还是老办法,年轻人不愿来,专家来一次管一阵,技术留不下。”一位镇干部的感慨道出了基层对技术与人才的迫切需求。
化肥使用不当引发的生态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座谈中提到,部分农户尤其是老年群体,受传统种植观念影响,对科学施肥认知不足,长期过量或不当使用化肥,已造成局部土壤污染,不仅导致作物病害频发,还影响了农产品品质。“老一辈总觉得‘肥越多长得越好’,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了很多次,接受起来还是慢。”如何平衡农业增产与生态保护,成为摆在基层面前的现实课题。
土地政策与实际条件的适配性问题也成为讨论焦点。据介绍,驿前镇部分区域因地形复杂、地块零碎,加之农村劳动力外流,原本划定的基本农田中,有相当比例面临“想种种不了、想管管不好”的困境,土地撂荒现象渐显,直接影响粮食产量稳定。“坡地多、平地少,年轻人出去打工,老人种不动,政策卡得严,调又不好调。”当地干部的困惑,折射出政策刚性与基层弹性需求间的矛盾。
针对上述问题,江西农大实践队队员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知识,提出初步建议:可依托高校技术资源,建立“专家+本地骨干”的技术推广结对机制,通过手把手教学培养“土专家”;针对老年群体,可设计图文并茂的科普手册、田间地头的现场演示等接地气的推广方式;在土地政策方面,可调研梳理撂荒地块具体情况,向上级部门提出差异化调整建议,探索“小块并大块”等适合山区的流转模式。
“基层的难题就是我们学习的课题。”实践队队长表示,此次座谈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下一步将把收集的问题整理成调研报告,结合专业研究寻求更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当地领导也期待与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青年智慧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动能。

此次座谈虽短,却搭建起高校与基层的沟通桥梁。通过直面问题、坦诚交流,不仅让青年学子更直观地了解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也为基层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视角。正如参与座谈的一位镇领导所说:“年轻人带来的新思路,和我们脚下的泥土碰出火花,这就是乡村发展的希望。”
(通讯员 赵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