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农“莲”动振兴 ——江西农业大学学子广昌姚西村摘莲体验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为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乡村,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于2024年7月走进“中国白莲之乡”——江西省广昌县姚西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莲田,体验摘莲劳作,调研莲产业发展现状,探索科技助农新路径,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一、走进“莲乡”姚西:邂逅千年莲韵
广昌县姚西村被誉为“世界最大莲池”,拥有千年的白莲种植历史。盛夏时节,万亩莲田碧波荡漾,粉荷摇曳,构成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实践队抵达时,正值白莲采摘旺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莲香,村民们头戴草帽、身着防水服,在莲田中忙碌穿梭。
图展示媱西村白莲风光 赵钰洁供图
“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接天莲叶无穷碧’,今天亲眼见到,才知道广昌莲田的壮观!”实践队队员王佳伟感叹道。在当地莲农的带领下,队员们换上劳作装备,走进莲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摘莲初体验”。
二、躬身实践:汗水浇灌“莲”心
摘莲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莲农李大姐向队员们示范如何挑选成熟的莲蓬:“莲子饱满、莲蓬微微发黄的就是最好的,太嫩的不够甜,太老的又太硬。”起初,队员们动作生疏,不是踩歪了莲藕,就是摘断了莲茎,引得李大姐哈哈大笑。
烈日当空,莲田里湿热难耐,汗水很快浸透了队员们的衣衫。弯腰、采摘、装筐……重复的动作让不少队员腰酸背痛,但大家依然坚持劳作。“以前只知道吃莲子,今天才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队员于鸿睿擦了擦汗,感慨道。

经过半天的实践,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采摘效率明显提高。傍晚时分,大家将一筐筐新鲜的莲蓬运送到村里的加工厂,亲眼见证莲子从去壳、去皮到烘干的全过程。
三、科技赋能:探索莲产业升级之路
在调研中,实践队发现,尽管广昌白莲品质优良,但产业发展仍面临挑战:传统加工方式效率低、深加工产品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为此,队员们结合专业所学,与当地合作社展开座谈,探讨科技助农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引入自动化剥莲机,提高加工效率。”“开发莲蓉、莲藕粉、莲子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利用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队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农学院的刘教授还现场演示了“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建议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莲田水质、病虫害情况,实现精准种植。
姚西村党支部书记听后连连点头:“大学生们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们正计划引进新技术,希望未来能和高校加强合作!”
四、莲香传情: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除了劳动和调研,实践队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助农活动。 “莲文化”宣传:队员们拍摄莲田风光、采摘过程,制作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吸引网友关注广昌白莲。益直播带货:在抖音直播间,队员们化身“带货主播”,向全国网友推介姚西村的莲子、莲藕粉等特产,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000元。留守儿童莲艺课堂:队员们带领村里的孩子们用莲叶、莲蓬制作手工艺品,讲述莲的寓意,传递农耕文化的魅力。“这些大学生不仅帮我们干活,还帮我们卖莲子,真是好样的!”村民陈大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队长高茜同学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农科学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莲,出淤泥而不染;青年,当扎根泥土而成长。这次姚西村之行,不仅是一次劳动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青年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既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未来,他们将继续以“莲”为媒,以“农”为本,在广袤乡村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

通讯员(李祖祥 王家伟 于鸿睿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