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学子广昌莲田体验劳动之美 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2025-07-06 00:29 阅读
Asahi

为深入体悟农耕文化,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025年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一行11人,走进享有“世界最大莲池”美誉的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景区。团队成员不仅沉浸式感受了莲海碧波的壮美风光,更深入田间地头,在当地莲农指导下亲身体验莲子采摘,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实践与产业发展调研课。此次活动聚焦“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乡土实践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

清晨的姚西,薄雾轻笼万顷莲田。翠绿的莲叶层层叠叠,随风摇曳,宛如碧波荡漾;粉白相间的荷花亭亭玉立,点缀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实践队员们甫一踏入景区,便被这“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以前只在诗句里想象过这样的画面,亲眼所见,才真正感受到‘莲乡’的魅力,太美了!”其中一位团队成员不禁感叹道。

图为姚西景区莲花生长状况。 曹婧冉 供图

然而,实践的意义远不止于欣赏。在当地莲农的带领下,队员们换上简便的装备,踩着田埂,小心翼翼地踏入莲田深处,开启了本次实践的核心环节——采摘莲子体验。“大家注意脚下淤泥,站稳了再伸手。挑那些莲蓬饱满、颜色开始转深的摘,这样的莲子成熟度刚好。”师傅一边示范,一边细致地讲解采摘技巧和判断莲子成熟度的经验。

看似简单的采摘,真正操作起来却非易事。莲茎布满细刺,队员们需格外小心;田泥湿滑,深一脚浅一脚,行走颇为费力;烈日当空,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起初,大家动作生疏,不是找不到成熟的莲蓬,就是旋转力度不当导致莲蓬断裂。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成员们逐渐掌握技巧,一手拨开荷叶,一手精准握住莲蓬底部,轻轻一旋,饱满的莲蓬便落入手中。“莲蓬表面有细小的绒毛,接触皮肤有点痒,但当摘下第一个成熟莲蓬时,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名团队成员说。剥开新鲜的莲蓬,一颗颗饱满青翠的莲子滚落掌心,队员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清甜脆嫩,带着一股特有的荷香,和在市场上买的完全不一样!”队员们纷纷赞叹。

图为团队成员下田体验摘莲子。 曹婧冉 供图

体验间隙,队员们围绕在张师傅身边,展开了一场“田埂访谈”。师傅介绍,广昌白莲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姚西依托莲产业,大力发展“莲旅融合”,不仅带动了莲子销售,更通过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我们这的莲子,不愁销路!旺季时游客多,直接在田头就能卖一部分鲜莲蓬和莲子。”师傅言语中透着自豪。队员们认真记录,并就莲子的深加工、品牌打造、电商销售渠道以及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师傅进行了深入交流。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现场指出:“这次下田体验,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直观感受到特色农业对乡村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广昌将一朵莲花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为我们研究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路径提供了宝贵样本。”

图为团队成员与摘得莲蓬合照。 曹婧冉 供图

一天的体验与调研结束,队员们虽满身泥泞,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收获的光芒。他们不仅收获了亲手采摘的莲子,更收获了书本之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刻认知,对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迫切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实践队队长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沉’了下去。我们看到了莲产业带来的活力,也思考着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在品种改良、智慧农业、生态旅游规划等方面为这样的特色乡村贡献青春智慧。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就是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 

(通讯员:于鸿睿 李祖祥 王家伟 李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