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师学子:诗韵映烽火 薪传砺初心

2025-07-06 11:45 阅读
张佳琴

   (通讯员  张佳琴)2025年7月1日,赣南师范大学“诗路薪火”红色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通过“沉浸式观展+诗词诵读+多元理论研学”三维联动模式,探索红色诗词与革命史实的深层关联,探索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路径。

图为师生在纪念馆内合照 方馨怡摄。

  一、史实溯源:千件文物重现反围剿烽烟

 下午3时,实践团跟随讲解员系统梳理五次反围剿斗争脉络。在“万木霜天红烂漫”主题展厅,1933年《红色中华》关于龙岗大捷的号外、朱德亲签的作战手令等327件文物,配合动态沙盘推演,全景再现“诱敌深入”的战略智慧。当看到展厅尽头按1:1复刻的红军竹钉阵防御工事时,队员魏欣妍感慨:“这些浸染硝烟的竹钉,比任何教科书都更直观地诠释了人民战争的伟力。”

图为同学们听讲解员讲解 方馨怡摄。

  二、诗境共鸣:毛主席旧居前千人齐诵

  傍晚时分,实践团列队于纪念馆东侧的毛主席旧居前。青砖灰瓦的院落中,25名队员齐声诵读《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朗朗诵声与屋檐下悬挂的铜制风铃和鸣,仿佛重现1931年红军首战告捷时的激昂场景。诵读尾声,队员将自制“诗鉴红心”书签系于院中古柏,寓意红色精神常青永驻。

图为同学们在毛主席故居前朗诵 方馨怡摄。

  三、理论深融:“三讲一悟”破译精神密码

  最后开展的“三讲一悟”专题研学成为活动高潮:1.诗学探索:中文系教授江梅玲以“霜天红烂漫”意象切入,剖析诗中“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白描技法,揭示诗词创作与战争纪实的内在统一性;2.思政升华:辅导员王广福老师结合展厅实物,阐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十六字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3.在地阐释:纪念馆资深研究员依托馆藏电报原件,解密“龙岗大捷”中群众送粮路线图等微观史实。

  此次实践以三重维度激活历史记忆:在文物前触摸真实,于诗词中聆听壮阔,从多维阐释里获得觉醒。当古代文学教授解读“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平仄韵律时,当思政教师剖析“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路线时,当纪念馆专家还原“雾满龙冈千嶂暗”的战场细节时,红色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可触摸、可吟诵、可思辨的立体图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