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筑巢引凤 产业花开富农
“过去灌溉难、运输难,企业瞄一眼就摇头走开。如今路通渠畅,产业自己找上门哩!”站在模背村种业加工车间前,模背村党支部书记彭志虎的感慨里透着自豪。这番话,道出了莲花县神泉乡产业之变的根本。2024年,依托省级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东风,全乡新建及改造高标准农田超3000亩,疏通产业“血脉”的沟渠路网延伸至每个村落,一幅全域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域筑巢 基建先行引凤来栖
莲花县神泉乡将以工代赈作为破题密钥,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增收深度捆绑。村民在参与全乡道路硬化、灌溉渠系修复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报酬,村容乡貌焕然一新。这方精心打磨的沃土,迅速释放强大磁力——福建种业龙头落户模背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藠头企业选择开发300亩旱地荒坡,将其变成藠头产业园;艾草企业相中永坊、珊田村连片坡地发展艾药项目;茶枕企业租赁了谭坊村兴建厂房扩大规模;莲掌柜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园区食品产业园,助力神泉生态食材加工销售。一条条畅通的“产业路”,成为叩开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300亩旱地荒坡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田)
活水润乡 服务升级兴业成链
为让“金凤凰”安心栖、长远飞,莲花神泉乡打出优化服务“组合拳”。搭平台,整合资金,盘活资源,跨村联营,成立强村富民公司(乡域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金融对接、厂地租赁等“一站式”服务;强配套,进一步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成链成形,降低企业成本。在模背村种业基地旁建成全县核心种子烘干车间,在坪里村配套建设农副产业加工车间和仓储中心,在上江村正在建设有机肥有效利用处理中心,在珊田村配套建设秸秆回收中心和育秧大棚,在段坊村兴建了建筑垃圾回收中心;在永坊村引进润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艾草提绒等粗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条。“从签约到投产,乡里全程帮办,连设备用电扩容都替我们跑好了!”润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冬梅感慨。精准滴灌的服务,让产业链条在全乡生根蔓延。


(萍乡润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3月签约入驻神泉永坊村,目前设备原料已进场投产)
产业花开 一村一品联农富农
产业活水润泽千家万户,特色发展模式遍地开花。以模背村富民产业园为核心辐射发展农业产业,“兴禾种业”流转3500亩制种田,配套种子烘干中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带动村民实现“田租+务工”双收益,安装照明路灯120余盏反哺民生;藠头种植累计带动村民务工3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30余万元。槟榔分拣项目,吸引周边村村民就业200余人,月发放工资达30余万元。神泉村“神泉麻鸡”奏起果园交响曲,订单式养殖,年均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3万元。谭坊村茶枕项目年初入驻,已带动村民就业22人。永坊艾草项目已完成种植面积1000余亩,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

(模背村槟榔分拣项目车间可同时容纳300名村民就近就业)
“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干活有工资,村里还有分红做事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正在制种基地田间劳作的彭银斌笑容灿烂。随着“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计划的推进,这把“以工代赈”的金钥匙,将为更多村庄打开“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幸福之门。
从模背村的“金色种子”到永坊村的“青青艾草”,从谭坊村的“茶枕车间”到神泉村的“麻鸡歌唱”,加上老牌的农业龙头企业“闽丰蛋鸡”“神豚智慧农业”,神泉乡特色农业产业矩阵已覆盖10个行政村,带动就业超万人次。神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金致富表示,“神泉乡正以全域视野筑巢引凤,用精准服务固巢养凤,期待更多‘金凤凰’来神泉栖息,与神泉人民共同书写着‘就业富民、未来可期’的振兴故事。”(刘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