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安全伴童行——“爱心爸妈”社区课堂笑声扬
7月5日上午,宜黄县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比窗外的阳光更灿烂的,是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和雀跃的身影。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快乐假期与你‘童’享”活动。来自政协的“爱心爸妈”们和“逐梦乡野”实践队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带着满满的爱心与精心准备的“礼物”,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充满乐趣与知识的假期之窗。
歌声与欢笑,叩响童心门
没有生硬的讲台,没有严肃的开场。活动伊始,实践队员缪晴和范舒婷姐姐一首清亮的诗歌朗诵,瞬间吸引了所有小脑袋的注意。紧接着,《稻香》熟悉的旋律响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拍手,小小的身体随着节奏轻轻摇摆。哥哥姐姐们带来的歌曲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歌声与笑声交织,陌生的隔阂迅速消融,实践队员们弯下腰,自然地牵起孩子们的小手,温暖在指尖传递。简单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游戏,让大孩子和小孩子玩作一团,奔跑、躲闪、欢呼,汗水混着笑声,在活动室里肆意流淌,纯真的快乐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知识化游戏,安全记心间
欢腾过后,是寓教于乐的“安全小课堂”。实践队员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化身亲切的“老师”,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和看得见的演示。“如果小伙伴不小心摔破了膝盖,我们该怎么帮忙呢?”问题抛出,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只见队员小刘拿出准备好的纱布和绷带,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如何清洁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跃跃欲试。在“一对一”指导下,几个勇敢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尝试着,虽然绷带缠得有些歪扭像“小粽子”,但那份认真的劲儿赢得了鼓励的掌声。

更“重磅”的是心肺复苏的启蒙教学。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队员们用模型人,放慢动作,清晰演示了关键的步骤——如何判断意识、呼救、找准按压位置、进行有效按压。“手臂要直,用身体的力气向下压,像这样……”孩子们围成一圈,小脸上写满了专注,有的还忍不住跟着比划动作。虽然只是最基础的认知,但“黄金四分钟”、“寻求大人帮助”这些关键信息,已悄悄种在他们心田。

画笔绘安全,童言护成长
活动的最后,是充满创造力的“防溺水手抄报”时间。长桌铺开,彩笔、画纸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实践队员们分散坐在孩子们中间,不再是老师,而是共同创作的伙伴。“水里危险有哪些?”“怎么保护自己?”轻声的讨论中,一幅幅稚嫩却充满警示意味的画作逐渐成形:有画着大大禁止游泳标志的,有描绘正确穿戴救生衣的,还有画出自己向大人呼救场景的……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和童真的语言,表达着对“水安全”的理解。

“我知道!不能自己去河边玩!”“看到有人落水要喊大人!”在随后的安全知识趣味问答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声音响亮地回答着问题。答对的孩子接过“爱心爸妈”和实践队员递上的小文具、小书籍,脸上绽放出骄傲又满足的笑容。小小的奖品,是对他们积极学习的肯定,更是将安全知识牢记心间的甜蜜印记。
尾声:爱的回响
当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手抄报,笑容无比明亮。这半天的时光里,歌声、笑声、问答声、画笔沙沙声,共同谱写了一曲温暖的童真乐章。政协“爱心爸妈”温暖的怀抱,大学生哥哥姐姐耐心的陪伴,实用有趣的安全知识,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这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心与心的靠近,一份社会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守护。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快乐,更感受到来自社区大家庭的关怀与爱护。这份爱的回响,将在他们未来的成长路上,留下温暖而坚实的印记。(马悦悦 彭永明 俞舒涵 易美琳 钟愉雯 王瀚墨 范舒婷 缪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