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农“三农”实践队走进广昌驿前:以青春之力点亮教育与民生之光
7月6日,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奔赴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开展以“教育帮扶·民生调研”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这支由11名师生组成的队伍,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通过趣味支教、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卫生调研,为这座千年莲乡注入青春活力。
寓教于乐:让知识在游戏中生长

在驿前镇中心小学的临时教室里,实践队员们设计的“知识闯关”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数字抢答”游戏中,孩子们凭借反应力和判断力抢答数字,在紧张刺激的比拼中努力赢得积分,快乐游戏;“报纸保卫战”活动里,队员们将课余知识、红色文化融入知识问答,孩子们相互配合、友好协作,大脑风风暴的同时感受团队合作的温度,在一次次的问答中拓宽视野、学习新知。最受欢迎的“抢凳子”游戏不仅锻炼了反应能力,更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我们发现当地留守儿童较多,父母陪伴不足,”实践队队长介绍,“通过游戏化教学,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弥补情感缺失。”队员们特别设计了“成长树”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和烦恼,由队员们定期回信解答,建立起跨越山海的心灵纽带。
生命护航: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作为抚河源头第一镇,驿前镇水域众多,防溺水形势严峻。实践队联合当地村委会,开展“暑期安全小卫士”主题活动。队员们通过动画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孩子们直观展示溺水的危险后果。“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在问答环节,小同学黄嘉怡举手回答:“要大声呼救,寻找竹竿或救生圈,不能自己跳下去!”
除了课堂教学,队员们还深入各村组,在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张贴警示标语,向家长发放《防溺水手册》。针对农村地区监护人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实践队创新采用“小手拉大手”模式,让孩子们担任家庭安全宣传员,将“六不”原则传递给每一位家庭成员。
民生问诊:以调研助力乡村治理

在驿前镇姚西村,实践队员们分成三个小组,开展环境卫生与公共卫生调研。通过发放问卷、访谈村民,队员们发现当地存在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公共厕所管理不善、留守老人健康监测不足等问题。“很多村民习惯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沟渠旁,”队员在记录中写道,“我们现场演示了可降解垃圾袋的使用方法,并建议村委会设立积分兑换点,鼓励村民参与环境治理。”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敬老院食品仓库管理混乱问题,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工作人员建立“三区分离”管理制度(即食品区、非食品区、杂物区),并设计了《食品安全自查表》。“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新的治理思路,”驿前镇当地干部表示,“我们将把调研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推动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水平双提升。”
青春回响:在实践中书写责任担当

此次活动加深了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青年实践队对广昌的认识。此前几天,他们曾围绕莲花产业发展开展专项调研,并依据当地实际提出“莲田生态补偿机制”等专业性建议,有望被采纳。“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实践,建立起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指导老师吴发明介绍,“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学校资源,为驿前镇开展培训、农技指导等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升级。”
活动结束时,实践队员们以视频的形式记录孩子们对未来的期许,他们懵懂的言语间诉说着对新事物的向往与期盼,也表达了着对实践队员的祝福。“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与驿前镇故事的开始,”队员赵钰洁说,“未来,我们会带着更多资源和知识回来,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光芒。”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实用的知识和服务,更让青年学子在“接地气”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当我们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才明白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宏大的政策设计,更需要俯下身、沉下心的持续付出。”
(通讯员 赵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