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青言青语”实践团进社区:红色铸魂文化润心赋能成长
为更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7月4日至5日,井冈山大学“青言青语薪火传·畲乡苏区聚同心”暑期实践团深入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八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成长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发挥专业特长,创新形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教学,打造了融合永丰地方红色教育、文化传承和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的创新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信仰、文化与未来的“三颗种子”。

红色寻根:在将军故里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首日,实践团带领社区青少年走进永丰县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摒弃传统说教,大学生们创新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以“将军成长记”为主线,引导孩子们化身“历史探寻者”。孩子们凝视泛黄照片中的青涩面庞,触摸锈迹勋章上的弹痕印记,分组探究“田间少年如何成为革命先锋”“为何放弃安稳选择征战”等核心问题。在积极的问答互动中,“保家卫国”的朴素认知逐渐升华为对“信仰如炬”的深刻理解。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活动现场,来自艺术学院的实践团成员现场教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激昂的旋律与孩子们清澈的歌声交织,进一步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红色热情,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文脉对话:千年墨香浸润时代童心
在欧阳修纪念馆,蝉鸣与墨香交织。实践团精心设计的“诗词地图”项目,让孩子们变身为“文化小研究员”。他们手持标注欧公诗词与永丰胜迹的手绘地图,在青砖黛瓦间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从滁州醉翁意境到西阳宫的《泷冈阡表》一碑双表,孩子们在“诗词地标”前驻足吟诵,琅琅书声穿越时空。

“如果欧阳修看到今天的永丰,会写下怎样的句子?”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提笔勾勒心中欧公形象:有的画白发老者在竹林挥毫,有的让欧公与现代永丰高楼“同框”,还有的将《醉翁亭记》山水与恩江风光融合。这些画作与思考,既是对先贤的隔空致敬,更是对永丰文脉的生动诠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笔墨光影间悄然浸润童心。

实践赋能:文明实践站里的多维成长
两日的活动中,八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始终洋溢着青少年们的欢声笑语。实践团紧扣青少年成长需求,精心搭建多元教育场景:原创防溺水情景剧《浪花的警告》中,孩子们在“落水救援”的角色扮演里,将自救技能化作本能反应;“AI职业相机”生成的未来形象照前,“小医生”“小工程师”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畲族彩带编织与心理游戏的结合独具巧思,孩子们将心愿织进七彩绳结,让非遗技艺成为情感传递的纽带;畲族白鹤拳传承人雷甘秀老师带来的武术教学,让孩子们在挥拳摆臂间强健体魄,感受传统文化的刚健之美。

“红歌嘹亮,童心飞扬”合唱会上,《映山红》的旋律与《开心往前飞》的朝气交织,唱出新生代对家国的热爱;“诗韵悠扬”朗诵会上,《醉翁亭记》的雅韵与《登第报家人》的乡情共鸣,让经典在童声里焕发新生。

社区回响:学玩相融见实效
“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效果超出预期。”八一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互动中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不少孩子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将红色实践手册、自绘的欧公画像、珍贵合影小心收入“成长档案袋”,指尖轻抚的珍视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实践团指导老师张玉莲深有感触:“这些天的点滴体验,如同饱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红色故事里的担当精神,将成为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传统文化中的温润底蕴,会化作滋养心灵的甘泉;对未来的畅想,已在眼中点亮星光。”

井冈山大学“青言青语”实践团此行,是全国各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进千站”活动的生动缩影。他们以青年智慧赋能社区服务,用“问题式教学”激活红色文化基因,借“诗词地图”创新传统文化表达,通过多元实践活动深度陪伴社区青少年成长,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让永丰的红色基因在青春接力中焕发新光彩。当实践团的身影远去,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在永丰少年心中深深植入了信仰、文化与梦想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在新一代永丰儿女的生命历程中,生根发芽,续写出更加动人的时代华章。
(文/姜赵昊文俊瑶;图/张妮、王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