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毛桃》

2025-07-08 11:24 阅读
岁月留痕

 
   《北方的毛桃》
      (散文)
       邓晓明
   今年五月仲夏,妻子去生米老街赶集,买回一袋毛桃让我尝新,儿时的记忆、熟悉的味道,让我感慨颇多,即兴创作一篇散文《吃毛桃》,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引来许多读者的点赞和留言;《江西作家文坛》《气象文学》《邓氏文学》《三晋文学》《江西邓氏文化》等微刊相继刊发,让不少人知晓我爱吃毛桃这一嗜好。
   现在是八月仲秋,南方的毛桃早已谢市,连桃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枝桠。近日我来到北方的翟各庄暂住,在我租住的四合院里,喜出望外地看到许多的毛桃,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房东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足有几百斤呢。
   我仔细琢磨着,这里的毛桃,与我们南方的毛桃比较,个儿明显要大一些,就似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要高大粗壮一样,可能是两地的气候和土壤的差别所致吧。   
   我继续琢磨着:北方的毛桃与南方的毛桃,不知道味道和口感上有什么不同?妻子见状,连忙给房东解释,老头子对毛桃情有独钟,见到毛桃就咽口水。
   房东兄弟哈哈一笑,这东西自己地里产的,不值几个钱,你尽管吃好了,并从筐里挑了个又大又红的,塞到我手里,让我品尝品尝。
   我接过毛桃,用袖口擦了擦,就迫不及待地啃了起来,清香甜脆、爽口劲道,这就是毛桃的特殊味道,跟我们南方的毛桃味道差不多,我又吃到心仪的毛桃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到北方暂住,这亊说来话长,与我孙子有关。不知是遗传基因的缘故,还是家庭耳闻目染的影响,孙儿从小就喜欢上了打篮球,每星期都要我送他去小飞侠俱乐部参加篮球训练,曾代表江西省U10队,参加全国“小篮球、大梦想”华东区选拔赛。
   由于篮球训练和比赛对抗性较强,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破皮出血、发炎疼痛也时有发生,我们大人们总以为男孩子不能太娇气,要经得起摔打。那晓得暑假去医院一检查,孙子疼痛处被确诊是“骨软组织肿瘤”。这真是晴天霹雳,一下就把全家人打懵了。询问医生是不是打篮球受伤所致,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全家人痛苦之极,确实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大家一致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到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大夫,争取早日痊愈康复。
   儿子经过网络查询和多方咨询,最后决定到最权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可北大人民医院总部床位有限,近期无法安排。后经多次恳求,医院最后答应安排到医院所属的通州院区进行诊疗。
   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明文规定,病人治疗期间,只允许一人陪护。非治疗时间的患者及陪护人员,也只能到院外居住。孙儿疾病在身经不起长途跋涉、劳累奔波,我们俩老口陪护,也是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更经不起几千公里的来回折腾。明智之举就是在医院附近租房栖身了。经过多方打听与比较,我们选择了距医院一公里左右的翟各庄里,一位姓田名德裕的农民家里暂住下来。
   翟各庄位于华北大平原腹地,西枕燕山山脉,东临运河河畔,是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近千人,主要由姓田和姓冯两大姓组成。全村树木繁茂、绿荫笼罩,花团锦簇、瓜果飘香。尤其是成片成片的钻天杨,高大笔直,威武雄壮,耸立云天,象忠诚的卫士,拱卫着全村的平安与吉祥。
   北方的农户大多数是独门独户的四合院,我所居住的田家四合院占地300多平米。坐北朝南是正房,东西两边为东厢房和西厢房,前厅为门厅和过道。房东家一共四口人,老房东夫妻俩住正房东边房间,小房东夫妻俩住正房西边房间,符合农村传统与习俗。其余房子就对外出租,东厢房是来自山东的夫妻俩陪护女儿治病租住着,我们祖孙三人租住西厢房,门厅是一位来自云南的医生,他是来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进修的。出租屋有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使用面积大约为30平米,夏天有空调,冬天有供暖,还有自来水。身处异地他乡,有这样的居住条件,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四合院中间有近百把平米的空地,主人在院中心建起三个小花坛,种着月季、菊花等观赏花卉,也种着丝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给四合院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绿色和浪漫。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笼罩在四合院上空。大家不约而同地坐到院子的台阶上,抽烟喝茶,闲谈聊天。此时房东会拿出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毛桃,请大家品尝,房客们也会奉上本地特色小吃请大家一起分享,主客边吃边闲聊着。小孩子则在院子里嬉戏玩闹,蹦蹦跳跳,好不热闹。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仿佛一家人一样。
   上世纪末,国家号召退耕还林,大多数农民将种粮食的土地,改种杨树槐树或经济林。几十年过去了,北方的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原来灰蒙蒙、光秃秃、干巴巴的华北平原,现在是绿树环绕,满目苍翠,景色宜人。通州区森林覆盖率在北京市名列前茅,我还惊喜地发现,通州区正在努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呢,预祝他们成功。
   房东家有四亩多耕地,以前也是种植农作物,每亩收获千把斤粮食。由于国家收购价较低,除去种子化肥农药,基本上所剩无几,还要搭上全家的劳动力。正好政府有政策,房东把土地改种经济作物,选定种植当地当家品种毛桃和苹果,收入有所增加。今年是桃子的丰产年,但由于前期持续高温干旱,落果、烂果和虫害损失较多。加上没有时间套袋,桃子的品相不是太好,卖不出好价钱。老房东将毛桃拉到漷县镇集市上去卖,小房东下班回家也在网上推销,甚为辛苦。正应了那句话,从土里刨食取钱,真的很艰难。
   与房东聊天得知,前几年村里办了不少企业,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去企业上班了,每月有个四、五千块钱的收入,生活得到了提高,许多村民盖了新房子,但环境也被破坏了。小时候村边的小河边、池塘里,可以玩水游泳、抓鱼摸虾。随着企业废水排放增多,沟溪污水横流、魚虾绝迹了,整个村子的水和空气,弥漫着窒息的恶臭气味。
   近年来,北京实施“碧水蓝天计划”,部署首都蓝天保卫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大力整治污染源头。翟各庄的污染企业纷纷关停或外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山变绿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河塘有人钓鱼了,但村民的收入减少了。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圣经》上也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这两句话,用在翟各庄村民身上很贴切。正当村民为企业关停、收入减少而发愁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落户在翟各庄附近。随着医院竣工开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患者蜂拥而至,一下带动了翟各庄的农舍出租业务的蓬勃发展。
   村民们也敏锐的嗅到了商机,纷纷扩建和改造民舍,整个村庄大兴土木,好不热闹。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大批经济适用的出租房屋,会较好的满足房客的需求,相信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更上一层楼。既提升了服务能力,为农民致富铺平了道路,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几日小住,所见所闻,让我产生许多的思考,也看到了农村农民美好的前景。衷心祝愿国家实施的农村振兴计划早见成效,衷心祝愿农民兄弟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富裕生活,衷心祝愿孙儿战胜病魔早日回家重返校园。
   最后以一首古风结束此篇散文:
昼夜各半数秋分,早晚清凉露冻人。
天高云淡敛燥气,绿阡紫陌解愁魂。
田地瓜果飘异香,农舍茶酒伴黄昏。
北雁南飞啼声急,祖孙何日踏归程。
2022-9-23于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翟各庄

作者简介:
邓晓明,男,1956年6月出生,江西省气象局退休干部,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气象志》主编,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手机号与微信号:13607065937)。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