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光访恒丰,青衿踏乡野——探索乡土故事与机米技艺》
2025年7月3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来到九江市永修县恒丰企业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周围居民走访活动,深入探寻乡土故事,了解机米技艺。


实践队成员头戴草帽,走进恒丰周边社区。在街头巷尾,队员们耐心围在居民身旁,从日常的家长里短,到乡镇多年来的变迁发展,认真聆听、细致记录,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活片段,汇聚成感知乡土温度的拼图。老人讲述着恒丰的过往,那些关于农田耕耘、邻里互助的故事,让队员们触摸到乡村最本真的烟火气息;小朋友则用稚嫩的话语分享对家乡发展的期待,言语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眼眸里盛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


走访途中,实践队意外邂逅机米厂的李师傅。在李师傅的热情邀请下,队员们走进陈旧的老厂房。厂房内,老旧的机米设备静静伫立,却仿佛在无声中诉说着昔日的繁忙。李师傅围绕机器构造展开讲解,从稻谷入仓到脱壳成米,每一个流程、每一处细节,都被他讲解得清晰透彻。与传统的电力驱动碾米机相比,现代碾米机器采用砂带碾米技术,通过数控调节碾磨压力,实现低碎米率(5%以下)和高保留率(胚芽保留率70%以上)。队员们围站在老旧的机器旁,眼神里满是好奇与专注,在机米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故事里,探寻乡镇产业发展的脉络,感受岁月留下的厚重印记。

此次走访,是实践队融入乡村、理解乡村的重要探索。从街头巷尾的温情交流,到机米厂内的技艺聆听,队员们真正做到了贴近基层、扎根乡土。他们不仅收获了恒丰居民质朴纯粹的情谊,更在旧时光与新故事的交织碰撞中,深刻理解了乡村发展的温度与厚度。这些真实鲜活的故事,为团队后续活动提供了新视角,让青春实践步伐更接地气,也让队员们在乡村大课堂里,读懂乡土中国的生动篇章,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故事的续写与传播。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吕玲、胡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