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赋能,红色薪火润童心

2025-07-08 22:41 阅读
网友861820

在赣南的广袤土地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而普通话则是传递这份厚重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桥梁。今天,“青衿传普韵·新语沁赣南”春蕾推普实践团以普通话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与精神之旅 。

红色课堂,趣味推普启新篇 

实践活动中,推普课堂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实践队员们紧扣“青衿传普韵·新语沁赣南”主题,创新教学形式,让普通话学习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在红色演讲格式教学环节,志愿者们用生动案例,指导孩子们把握语句铿锵节奏,从发音规范到情感表达,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挺直腰板,字正腔圆地模仿练习,“少年强则国强”等语句在教室里回荡,既提升了普通话水平,又让红色信念悄然植根心底。

 教唱《少年中国说》时,激昂旋律瞬间点燃课堂。志愿者们逐句教唱,讲解歌曲背后的家国情怀,孩子们跟着旋律拍手哼唱,稚嫩歌声里满是朝气。学唱过程中,普通话发音在反复纠正与练习中愈发标准,爱国热忱也在旋律中不断升腾。此外,苏区歌谣教学独具特色,“苏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苏区的人民好喜欢” ,志愿者们讲述歌谣里的革命故事,孩子们在传唱中,透过方言转普通话的演绎,触摸到苏区岁月的温度,让红色记忆借由普通话,在新一代心中鲜活起来。

图为同学们合唱《少年中国说》

聆听壮举,感悟精神跨时空

午后时光,实践团开启“红色故事会”,以“听长征壮举,悟苏区精神”为主题,带领孩子们回溯奋斗年代。实践队员们化身“历史讲述人”,用普通话绘声绘色讲述长征中的英勇事迹,从瑞金出发的艰难跋涉,到湘江战役的热血悲壮,再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孩子们围坐一圈,眼神专注,随着故事推进,或紧张屏息,或愤慨动容,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无畏。

讲述苏区故事时实践队员们结合当地革命旧址、斗争史实,解析“坚定信念、求真务实”的苏区精神内涵。当讲到红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片段,有孩子主动分享家乡听闻的红色传说,普通话虽稍显生涩,却满是对先辈的崇敬。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孩子们在听懂普通话讲述的同时,更读懂了红色精神的力量,仿佛亲身走过那段烽火岁月,立下传承使命。

图为上课时同学朗读苏区故事

以普为媒,撒播红色新希望

“用普通话播撒红色种子,让语言更有深度”,是实践团的行动愿景。在课堂互动与课后交流中,实践队员们发现,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好奇与求知欲,借由普通话的传递,转化为主动探索的动力。他们会追着实践队员问“红军叔叔还经历过哪些战斗”,会用刚学的普通话词汇分享对苏区精神的理解,红色文化传播与普通话推广形成良性互动。

实践团还通过红色主题手抄报、情景短剧等延伸活动,巩固教学成果。孩子们用普通话介绍手抄报上的革命人物,在短剧中演绎苏区故事,将所学融会贯通。家长们也反馈,孩子回家后会兴奋讲述课堂内容,普通话表达更自信,对家乡红色历史也多了份自豪。这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新起点,让赣南的红色底蕴,借由普通话的翅膀,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扎根生长,绽放新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教同学画手抄报

“青衿传普韵·新语沁赣南”春蕾推普实践活动,以创新形式架起普通话与红色文化的桥梁。在提升孩子们语言素养的同时,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为赣南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书写着“推普赋能、红色铸魂”的生动篇章,也为更多地区开展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融合实践,提供了温暖且有力量的样本。

(王广福 朱佳萁 周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