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实践队暑期三下乡|客家古韵赋能乡村治理新篇章

2025-07-10 20:31 阅读
网友595182

       2025年7月9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春泥润耕,星火燎原”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对高排村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融合的创新实践展开实地调研。  

      古村新貌:文化为魂促振兴

     漫步高排村,青瓦白墙的客家院落与整洁的村道相映成趣。通过“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机制,当地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村里独创的“客家矛盾客家调”调解法。该机制融合“依法调、调整调、长者调、食茶调、家训调”五措并举,既守法治底线,又扬客家尊老睦邻传统。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访高排村村民    供图  胡乐红

       古祠新生:文明实践润民心 

       高排村大夫第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宗祠建筑,采用"九厅十八井"布局,融合马头墙、飞檐等特色。如今经保护性修缮,改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兼具宗祠调解室、文化阅览室等功能,并成为客家文化旅游景点。这座百年古祠在新时代重焕生机,续写着客家人文传承的新篇章。在百年大夫第公祠改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村民议事、纠纷调解、文化学习热闹非凡。这座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成为凝聚乡风文明的“精神地标”。实践队成员参与调解观摩,感叹:“一杯客家茶,几句家训话,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在参观大夫第      供图  胡乐红

        青春足迹:知行合一探良方

        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围坐畅谈,记录治理智慧。村干部向实践队介绍了高排村"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机制,通过机关结对帮扶、干部定点联系农户,精准解决群众需求。走访中,队员们与村民探讨机制成效,碰撞思路,寻求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实践队队长陈雨鑫表示:“高排村的实践证明,乡土文化是治理创新的‘源头活水’,而这样的机制创新让活水真正流动起来。”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高排村村干部     供图  胡乐红

        当客家古训遇见现代治理,高排村给出了“和而不同”的生动答案。江西师大学子用脚步丈量这片热土,见证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更多创新故事,正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书写。

     作者:吴素琴 陈雨鑫

     摄影:胡乐红

     编辑:刘甜甜 曾慧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