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沃野传薪火,共话振兴谋发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萤火虫”社会实践队赴上高县洋港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1日至7月7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萤火虫”社会实践队赴宜春市上高县洋港村开展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了圆满完成了移风易俗宣讲、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老党员、开展特色课程及调研产业等各项实践任务。

社会实践队在洋港村“童心港湾”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及文艺演出。红色文化课堂上,队员们讲述了《经典红色故事,带领孩子们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孩子们心中种下播撒红色种子,激励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立志做新时代接班人。“防溺水”课堂上,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视频等,为孩子们详细讲解防溺水知识、正确施救及自救方法,强调“六不准”原则,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筑牢暑期安全防线。文艺汇演中,实践队队员们通过朗诵、唱歌和舞蹈等多种形式,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队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为洋港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既富有知识性又充满趣味的文化盛宴。文博知识宣讲环节,实践队队员以古代儿童玩具为切入点引入主题,系统地讲解文物的分类标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个时期文物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温度与文化。旅游景点讲解环节,实践队队员符雨欣结合历史典故,带领孩子们沉浸式领略家乡的独特风光。趣味文化课堂立足学院专业特色,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此外,历史学的同学们带着录音笔和笔记本,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口述史”调研。同学们用口述史记录下乡村产业振兴的故事,不仅为乡村振兴留存一份实践档案,也让更多人看到,当高校智慧、企业力量与村民意愿同频共振时,田野里生长出的希望。

社会实践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看望当地贫困户与老党员,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践行青年担当。走访贫困户时,队员们都细心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子女教育等情况,认真倾听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并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在老人家中,队员们主动帮忙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老人拉家常、话家常,暖心的举动让原本寂静的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老党员家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入党初心以及乡村发展的变迁,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着老一辈党员的坚定信念与奉献精神。走访的同时,实践队队员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广普通话,提高了村民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与生产一线,对洋港村特色产业进行了深度走访调研。实践队走访水稻示范基地,全面了解了基地的规模、优质稻种选育及智慧灌溉等现代化种植管理模式优势,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随后实践队参观了规模宏大的3000米仓储厂房,了解了其在农产品储存周转、保鲜以及支撑未来深加工、电商物流发展中的关键枢纽作用。在预制化粪池基地,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其环保理念、标准化生产流程及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产业调研不仅让青年学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蓬勃实践,更让青年学子们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发展需求。

为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发挥劳动育人作用,社会实践队走进洋港村西瓜种植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烈日下,队员们弯腰穿梭在藤蔓间,小心翼翼地挑选表皮光滑、纹路清晰的成熟西瓜。框子里堆满西瓜后,队员们在田埂上摆起“临时分拣台”,按大小、品相进行分类。政务实习中,队员们主动上前接待前来办事的村民,协助解答医保缴纳、养老政策、证明开具等日常问题。遇到年纪大、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村民,队员们便手把手指导,帮忙完成线上操作。劳动教育实践和政务实习,让实践队队员们在基层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政务服务注入了温暖。

青春担重任,奋斗正当时。深入乡村的社会践让队员们走出了象牙塔的想象,深刻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暑期社会实践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了乡村振兴脉搏的强劲跳动。目光所及,是党建引领下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是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是乡亲们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这一切无不是国家战略在广袤乡土落地生根结出的丰硕果实。实学院青年学子们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