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图强
2025-07-11 14:54 阅读
#暑期“三下乡”# 青春三下乡|浮梁茶香寻匠心,工夫红茶韵悠长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瓷源茶韵·浮梁拾光”中华文化传承实践队于7月7日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潘家茶园,开启了一场“以茶为媒,以文化根”的非遗技艺探源之旅。 01匠心话茶史,茶香蕴古韵 在潘齐顺老师的热情接待下,实践队员们首先系统地了解了浮梁红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潘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详细阐述了这一中国红茶珍品的发展脉络:浮梁红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在明清时期便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亚各国,成为享誉国际的茶中珍品。 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造就了茶汤红艳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的卓越品质,在国内外茶叶评比中屡获殊荣。通过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队员们不仅领略到浮梁红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精髓,更透过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深切感受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 02 古法制新韵,茶艺传千年 戴上斗笠、挎起茶篓,队员们走进生态茶园参与鲜叶采摘,在潘老师指导下学习“提手采”技法——拇指与食指轻捏芽叶基部,顺势上提避免损伤茶梗。“采摘要‘嫩匀净’,制茶要‘稳准细’,做茶如做人,急不得。”潘老师的话让队员们深有感触。 “萎凋要观天时,揉捻需顺茶性,发酵得察色泽,干燥必守火候。”在潘老师的示范下,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浮梁工夫红茶的传统制作全流程。从清晨采摘一芽二叶的鲜叶,到室内自然萎凋4-6小时保持水分平衡,再到双手沿顺时针方向揉捻使茶汁溢出,每一步都凝结着“看天做茶、以手传心”的古老智慧。 在亲手参与揉捻、发酵环节后,队员们捧着共同制作的茶叶围坐品茗。茶汤入喉,醇厚回甘间,大家更深刻体会到:浮梁红茶的韵味,不仅来自工艺的淬炼,更源于一代代茶人的坚守。队员周勤说:“从采摘到成茶,每一步都是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对话。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们更要讲好这‘一片叶子’的故事,让中国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03茶山初体验,匠心共传承 在非遗传承人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浮梁工夫红茶的传统制作工艺,更深刻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内核。潘老师以其质朴热忱的人格魅力和严谨专业的制茶态度,为团队调研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在他的指导下,队员们成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团队纪念茶品。 此次浮梁之行,实践队不仅触摸到非遗技艺的温度,更明晰了青年的文化使命。浮梁工夫红茶的传承,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缩影。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的征程上,青年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让千年茶香在新时代续写悠长韵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