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 “青禾筑梦” 实践队:探寻传统油纸伞新生路
为唤起大学生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感,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注入青春的活力与创新的元素,近日,江西农业大学“青禾筑梦”婺源实践队走进婺源县清华镇竹安堂伞厂,进行油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现场调研活动。

百年工艺藏巧思 匠心传承见真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师傅的引领下,实践队员们深入探究了油纸伞手工制作的整个流程。据程师傅介绍,一把传统油纸伞的制作过程,涵盖了选材、组装伞杆伞件、缠绕伞线、涂抹伞纸、施加胶水、穿线、绘制图案、定型、涂抹桐油、安装伞柄以及成品验收等多个环节,共计超过一百道复杂工序。这一过程融合了竹艺、裱糊、绘画等多种传统技艺。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每一把油纸伞都凝聚了多位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辛勤劳动。

行业困境待破局 守正创新谋出路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入洞察了竹安堂伞厂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厂长胡先生坦诚表示,当前油纸伞制造业正遭遇多方面的困境,这包括了手工制作人才的匮乏、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升、销售量的减少,以及年轻一代对此类传统工艺兴趣的缺失等问题。除此之外,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作、争取政府援助、以及适应电商直播销售的新趋势,也成为了新的挑战。尽管已经尝试通过文化和创意设计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但油纸伞行业整体上仍需面对重重障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有效的解决方案。
破局举措显成效 科技赋能启新篇
面对挑战,胡厂长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实施了包括设立网红打卡点、开展多方合作在内的一系列策略。伞厂通过精心装饰场地、布置灯光等手段,打造了风格多样的摄影场景,吸引了游客前来拍照并分享至社交媒体,从而形成了积极的传播效应。这些举措也成功吸引了浙江卫视热门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前来拍摄取景,以及央视主持人王冰冰到访厂区录制宣传视频。竹安堂伞厂敏锐地把握住了流量的机遇,加大了宣传力度,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解并喜爱油纸伞,有效地提升了婺源油纸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胡厂长还透露,未来计划前往浙江杭州深入学习人工智能运营技术,利用科技手段为传统油纸伞工艺注入新的活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青春智慧献良策 助力非遗焕青春
针对当前伞厂困境,实践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点,助力油纸伞产业转型升级。从跨界融合入手,将传统油纸伞与热门国漫、虚拟IP深度融合,创新DIY形式,鼓励消费者参与创作,让消费者在真实体验感受产品的独特魅力。在油纸伞从非遗展品向潮流好物的蜕变中,实现“非遗传承-创意体验-消费转化”的良性闭环;与此同时,传播视角的升级同样关键,可驱动油纸伞从功能宣传升级为情感价值创造,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故事,突出故事中的人情味,强化油纸伞技艺中的情感羁绊;在此基础上,传承体系的革新也不可或缺,建议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支持,创新传承模式,打造从入门级到专业级再到精英级的分层培育体系,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激发内在传承动力,推动传承人从被动坚守转变为主动投身。

从唐宋烟雨到现代街巷,油纸伞历经数百年传承,以竹为伞骨,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作为江西婺源的文化符号,油纸伞不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更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 “青禾筑梦” 实践队的调研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了非遗油纸伞的魅力与困境,更以青春智慧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为推动非遗文化自信的建立添砖加瓦。
供稿:陈姿君 官文惠
邮箱:2126974575@qq.com